甘发根:审丑是更高层次的审美
审丑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我们常常觉得一个东西不美,看着不舒服,感觉不痛快,那是因为你有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标准,甚至是有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我们常常觉得完美是美,缺陷是丑;优秀是美,不足是丑;高尚是美,卑下是丑;对称是美,非对称是丑;光明是美,黑暗是丑;优美是美,畸形是丑;真、善是美,假、恶是丑;君子是美,小人是丑;高大是美,矮小是丑;仁爱是美,离恨是丑;和平是美,战争是丑。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不足,从而改进学习、生活和工作,找到希望,增强信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审美是“将那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而审丑则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审丑比审美更难。只有有了更高的审美标准你才能发现丑,比如你发现某个物体比例不对称,不美。那是因为它不符合0.168的黄金分割法;发现一件衣服不好看,你才希望换一件;发现工作有不足,你才能试图找出新的举措改变它,使它变得完美。对生活一切都满意,看不到问题和缺陷,希望就会消失,审美就会终结。只有审丑才能发现问题,发现不足,才能找到希望,增添动力,增强信心。
丑的不一定是恶的。我们常常把假、丑、恶与真、善、美对立起来认识,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至少是不够全面的。丑的不一定是恶的。孔子、孟子主张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强调先天学习的重要。荀子主张性恶,“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所以更加重视后天的教育。性善也好,性恶也罢,它们都是人性的两个方面,而且人格缺陷是不能统统归为性恶一类的,即或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在特殊的环境下仍然会表现出软弱、胆怯、自爱、逃避、害怕等丑陋的性格,这些同样不是恶的。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不足和缺陷这些丑的东西同样不是恶的,是我们可以改进、完善,从而达到更加完美效果,更加全新境界的目标追求。大自然的美中不足;生活中的不如意同样不是恶的。他们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认知,一种心灵感受。而且由于心情的变化会对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
丑有好的东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做不了正人君子,但是不妨做做小人。你看小人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怀念故土,怀念家乡;贪图点眼前的利益,钻点小空子,占点小便宜并不让人们觉得丑陋,可恨吧?!也不会对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危害,反而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和亲热。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没有一点小私心,谁没有一点小秘密?所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丑有美好的东西。有时候人们常常以丑为美。断臂的维纳斯,就是个残缺的美。她给人以无比巨大的想像空间,成为人们心中美的化身,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爱神和美神。有时丑到了极处便是美到了极处。在清末人们喜爱梅花,都以病为美,以丑为美。“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就是那块既做不了台阶,又垒不成墙,不能去雕刻,捶布,甚至碍地面的丑石,丑到了极处;但它却是一块有二三百年历史的上天陨石,具有极美的价值。(贾平凹的《丑石》)。《七品芝麻官》中唐知县,《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丑角人物,但他们丑角不丑。唐知县的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成为传世名言,也成为为政者的座右铭。喜剧演员卓别林一生致力于丑角表演艺术,他塑造的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为世界人民奉献了极美的视觉享受和丰厚的精神食粮。丑到了极处便是美到了极处。
丑与美是对立的统一,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丑就没有美。美与丑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他们相互依存又互相矛盾,没有丑就不足以彰显美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美就不能显示丑的缺陷,就没有改变的方向;就没有完善的目标。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这样说过:“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试想,如果没有画师毛延寿在给皇上献的美人图上点下伤夫落泪痣丑画王昭君的话,王昭君的命运就不会这么的曲折,让人充满同情和爱怜。至今人们仍然深深的怀念着王昭君,同情王昭君。历代的文人墨客为王昭君出塞这个历史现象“词客各书胸臆懑”,留下了数以千万计的文学艺术作品。王昭君形象的完美、丰满、高大成为和平的象征。被世人尊称为“长江的女儿,草原的母亲,和平的使者”。因此,美与丑是辩证的,是对立的统一。
我们追求美与丑的和谐与统一。最高境界的和谐是外在的丑与内在美的统一,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为我们成功塑造了这样一群人物形象。爱丝梅哈尔达:她是一个脸庞迷人,身体婀娜多姿,娇艳迷人的吉普赛女郎。她有美的外表,美的舞姿,美的歌喉;但她拥有更加美丽的心灵,她乐于助人,天真、纯洁、善良,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克洛德则是一个道貌岸然、阴险狡诈,内心丑陋的人。是外美内丑的典型。而另一个人物加西莫多他独眼、耳聋、驼背、罗圈腿。身体的所以器官都被扭曲毁坏,没有一个地方是正常的,是一个极丑怪物。而他的内心则充满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是外丑而内美的典型。雨果通过对广大下层平民的优秀品质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和对宗教的揭露和鞭挞,充分展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下层平民的人性之美,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愚妄和黑暗。“给当代的事件作出光辉的或阴暗的反映”(雨果语)具有巨大的战斗性和美学价值。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是她外在的美;她主动请缨,下嫁匈奴,胡汉和亲,“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促进了两个民族和睦、团结,60年无战争。这种大义之举是内美的充分展现。是外美和内美和谐统一的典型。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光明、追求和平、追求和谐、追求美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同邪恶作斗争的历史,一部追求美的历史,一部审丑的历史。人们尊敬君子,鄙视小人;人们追求和平,痛恨战争;人们追求光明,痛恨黑暗;人们追求真理,反对虚伪;人们追求真、善、美,痛恨假、恶、丑;这就是人类能够耐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我们痛恨战争,但并不反对用战争解决战争;试想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那就没有中国60年的安定。人类向往和平,但并不排斥利用战争达到和平;试想如果没有8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和3年解放战争的胜利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诞生,就不可能有今天13亿中国人民的祥和稳定的幸福生活。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也。一切具有人性美德之美,一切文学艺术高尚美之美,一切和谐自然美之美,一切顺应自然、尊崇自然之行为之美等乃天下大美之美,人类大美之美,世界大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