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兴山民歌中的昭君形象

日期: 2020-09-29 09:14:03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兴山民歌中的昭君形象

甘发根 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三峡大学研究员

  摘 要:昭君故里薅草锣鼓、地花鼓、丧鼓、五句子歌等民歌从民间的角度塑造了王昭君的人物形象。她不媚权贵、高洁傲岸、孝顺父母、热爱故乡、向往并追求美好的爱情;为了国家利益甘愿充当“和亲使者”;她义无反顾、充满自信;她多愁善感,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她外秀中慧、充满智慧。体现了昭君故里人民的独特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

  关键词:王昭君 民歌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她貌美、善良、充满智慧;她出塞和亲,为胡汉两个民族的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此“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①(《汉书·匈奴传》);她“入宫数岁,不得见御”,当呼韩邪单于“愿婿汉氏以自亲”②(《后汉书·元帝记》)时,主动“请掖庭令求行”③,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昭君出塞结束了汉匈两族一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开启了北方地方政权接受中原中央政权领导的先河,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汉匈两个民族得以休养生息达六十年之久,因此昭君出塞成为千古佳话,王昭君也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而王昭君和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素材,备受重视。据有关专家统计,中国汉至近代歌咏王昭君的诗词有1000多首,戏曲68部,小说16部,散曲26首,说唱38部,中国现代以来的电影30多部、电视剧20多部、小说19部,民间故事20多种④,诗词、散文、论文、等有关的文章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在台湾不仅有昭君文化的研究机构,还有昭君文化节庆活动。苗栗县还把评选最美昭君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王昭君的故事传入日本后,通过汉诗、和歌、物语、歌舞伎、新体诗、小说等形式歌咏昭君成为日本文学的一大特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昭君现象有深入的研究,匈牙利的史学家通过多年研究论证,骄傲地向世界宣称他们是昭君的后裔。

  注释:

  ①②中华书局《汉书》卷九十四下P2830·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③中华书局《后汉书》卷八十九P1988·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④长江出版社三峡图书中心《世纪回眸·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大事记》第25至71页。

  

  兴山地处鄂西,是王昭君的故乡。“因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这里具有浓厚的巴楚文化的底蕴,民间文化沉淀厚重,特别是兴山民歌是这一文化现象的杰出代表。兴山民歌以其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易于传唱等特点,为兴山人民所喜闻乐见。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昭君的人物形象,成为传承昭君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民歌既有有本头的手抄本,也有没有本头的口头传唱,主要保留在薅草锣鼓、丧鼓、地花鼓、五句子歌等里面。

  (一)

  《昭君和番》是兴山民歌中的正本头。全书277小节,说的是王昭君和番、赛昭君破番的故事。能包得本说唱这个故事的艺人在三峡地区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能人中的能人。故事从王昭君与汉王做了同一个梦,二人梦中相识,前世缘定,刘汉王承诺迎昭君入宫伴君讲起,是昭君命运的起因:

  八月中秋是佳景,父母三人花园进,

  饮酒赏月散精神。昭君饮罢进房门,

  和衣倒在牙床困。梦魂一游到帝京,

  御花园中会汉君。他把美人一声叫,

  你家住在何州城?姓什名谁说我听,

  不知婚配未婚配?选进西宫伴寡人,

  不知答应不答应?

  接着毛延寿奉旨寻找昭君。毛延寿的轻慢态度与昭君的刚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昭君不肯行贿,为毛延寿丑化王昭君埋下了伏笔,揭开了昭君悲剧命运的序幕。

  昭君来在中堂里,叫声父母问根底,

  所为何事哭悲啼?爹爹见问不瞒情,

  朝中差了毛大人,今日来到越州城,

  挑选美女伴当今,皇榜张挂在四门,

  单要昭君进朝廷。

  ………….

  毛延寿在昭君画像上点了滴泪痣,昭君冷落冷宫。毛设计另选鲁金定代之。揭开了昭君命运变化的起因。这一节又名《昭君叹五更》内容如下:

  眼堂点下滴泪痣,进京贬入冷宫门,

  看到老夫显本领,连你父母也充军。

  ………….

  一更里来想当初,梦魂一游到帝都,

  汉王百般调戏奴。指望与你结丝罗,

  如古琵琶永调和,狠心冤家撇下我,

  不念奴家受折磨,每日冷宫里面坐,

  伤心泪眼流成河,黄花少年要几多,

  一阵思想如刀割。哭声汉王奴哥哥,

  何不放奴出落网。

  二更里来叹自身,指望进京伴朝廷,

  谁知神入冷宫门。想起当日在家庭,

  父母爱我掌上珍。羊肝玉汁用不尽,

  丫环使女两边跟,珍珠样样有,绫罗色色新、

  如今身坐冷水盆,谁人可怜又心疼。

  哭声汉王奴夫君,不念三更梦里情。

  三更里来叹双亲,想起父母养育恩,

  为儿早晚少孝敬。当日小女别双亲,

  父子母女泪纷纷,如今已有半年春,

  盼望回家无音信,每日闷闷坐,怎不想娘亲?

  朝思暮想欠成病,只说女儿忘了恩,

  哭声汉王心上人,怎不放奴转回程?

  四更里来断肝肠,青春年少无下场,

  可恨毛贼狗奸党。指望西宫伴君王,

  谁知冷宫受灾殃。也是奴家无主张,

  图形不该献奸党。上了人的当,全家遭祸殃。

  何不放奴回家乡,免得冷宫受凄凉。

  五更里来梦初醒,玉兔西坠日东升。

  宫门一带冷清清。哭哭啼啼进房门,

  命苦不能见汉君。父母空思想,女儿想双亲。

  何人替奴传书信?心乱琵琶弹不成,不该花园许终身。

  民歌通过昭君叹五更,深深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幸。叹自己身陷冷宫,美梦难成;叹过去快乐时光难再,今非昔比;叹父母养育之恩,无以报答;叹毛贼可恨,上当受骗;叹亲人难见,亲情难以表达。然后又用六段的内容以三黄女采药、韩湘子修行、雪梅为夫守灵、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批评汉王的无情。这是昭君的悲剧命运变化的诱因。

  昭君不得见御 ,被迫和番。民歌这样叙述:

  昭君取出龙泉剑,汉王一见心胆颤,

  保住美人叫苍天。你今一死不要紧,

  孤王江山坐不稳。

  尽忠保国往北行,寡人一定不负心。

  君臣正在讲恩情,边关文书又来临。

  若要迟迟不动身,

  番兵又要打进城。汉王无奈把期定,

  二月十九到雁门。昭君哭死在尘埃,

  好长时间才还魂。

  以上章节通过昭君的口深切的表达了昭君与汉王短暂的爱情甜蜜,远嫁番邦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为了江山社稷,昭君别汉王,辞父母,出汉宫。“怀抱琵琶马上弹,声声哭出玉门关”。这是昭君命运变化的转折点。

  昭君保全了名节,跳黑河自尽(白羊河)这一节又名《昭君叹五更》内容如下:

  一更里来叹番王,为奴两番动刀枪,

  损坏多少好忠良。 指望与奴结成双,

  同偕到老地久长。谁知奴是烈女行,

  岂肯将身伴牛羊。终日独坐泪两行,

  牧马悲鸣添愁伤。身投江中丧鱼肠,

  今生难得见汉王。

  二更里来怨奸党,你把人图献番王,

  无辜我把性命丧。终日独坐在异乡。

  远隔云山树苍茫。满朝孤群和狗党,

  纵有伤心对谁讲?吃的膻羊肉,饮的是河浆。

  生于何地落此方。叫人怎不断旧肠。

  三更里来怨自家,一对鸳鸯分两下,

  恩情惹得长牵挂。想起九姑娘娘情,

  说我逃难到番邦。痴心还想刘汉王,

  想断肝肠不发兵。明日白洋把节尽,

  祈望神灵要显圣,尸首送回南邦城,

  阴魂也谢神的恩。

  四更里来祝上苍,苍天早生英雄将,

  领兵报仇平番邦。嗟叹番王好痴心,

  鼓里打坐不知情。催起奴家把香焚,

  分明无常在勾魂。奴在番邦十六春,

  多蒙狼主好看承。没有别物将你赠,

  写封遗书谢主恩。不是奴家心肠狠,

  忠贞节烈自古闻。

  五更里来叹汉君,奴今为你把节尽,

  父母年老你看承。云山隔断不知情,

  只说奴家配胡人。终日为你欠成病,

  寒床冷被实难忍。无常下帖把我请,

  十王殿上去超生。望祈我主念孤魂,

  超度妃子了幽冥。

  民歌叙述了昭君在番十六年的生活。昭君得神力相助,得紫霞仙衣使番王不得近身,保全了名节。番王怒斩毛延寿也是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叹五更表达昭君内心的幽愤。叹番王为自己两度兴兵犯汉,双方损兵折将,百姓受苦;叹毛贼献图可恨,使自己身陷异邦;叹自己与汉王恩情尚在,藕断丝连;叹番王重情义,不知内情;叹自己命苦,忧思成疾。昭君保全了名节,跳黑河自尽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昭君悲剧命运的高潮。

  接着民歌又以汉王叹五更的形式,深深表达了对昭君的爱慕和思念,以及后悔之情。《刘汉王叹五更》内容如下:

  一更想妻肝肠断,哭声美人难得见,

  铁打心肠她不转。我在北来你在南,

  千里姻缘使线牵。指望与你结姻缘,钟鼓同乐永和欢。

  哪知道:一轮明月被云掩,高山坠石落深潭,

  美人今日染黄泉,丢下孤王心何安?

  二更想妻心痛酸,进宫为我许香愿,

  今日方知是假言。怕是寡人心不善,怕是白蚌被虾染。

  美人今日节义全,孤王如同在梦间。

  这才是:人有离合与悲欢,好似彩楼戏牡丹。

  哭声贤妻叫声天,洞房花烛假姻缘。

  叫声冤家我的心肝,何日放得下女姣莲。

  三更想妻月正东,冤家一去永无踪,

  鸡母抱鸭一场空。孤王对你恩情重,言也听来计也从。

  哪知道,好心付与流水中,高搭浮桥枉费功。美人一旦把命丧,

  何日放得下女姣容。

  四更想妻肝肠断,冤家一命染黄粱,

  丢下孤王无主张。高僧道士把经讲,音容笑貌在哪方?

  时刻栖惶泪两行,谁人与我解忧伤?

  五更想妻如刀割,狠心冤家丢下我,

  朝思暮想难得过。也是孤王一时错,不该去到白洋河。

  望山烧香有几多,亲自还愿有几个。

  这正是:堰下鱼儿放下河,天边雁儿配鹤鹅,

  双手捶胸又跌脚,一十六年无下落。

  民歌以汉王的口气,表达了对昭君的思念和忏悔。这是昭君故事的余波,更是昭君悲剧命运的余波。

  我们知道元帝与昭君仅有临辞大会一面之交。这是否是对临辞请行时“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⑤(《后汉书南匈奴传》)的佐证?当然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临辞大会元帝第一次见到昭君,很是意外,可以理解,到底后来元帝是否想了昭君,想的程度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从史书记载看元帝是个感情非常专一的男子,他做太子的时候因为爱姬的死而悲痛成病,做了皇帝后,宠信的女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将军冯奉世的女儿,另一位是一个姓傅的女子,为了表达对二位女子的喜爱之情,元帝还在女官职位之外增设了昭仪一职,地位仅次于皇后。元帝在位16年,身体又不太好,在昭君出塞的当年,即公元前33年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他对昭君的喜爱程度只能是个秘密。因此民歌这么演唱,最有可能的是歌手借汉王之口表达兴山老百姓的意愿而已。

  最后王昭君的妹妹赛昭君被选入宫,得天神相助击退匈奴,赛昭君与汉王再结姻缘,为汉王喜生太子。是昭君故事的结尾,也是昭君悲剧命运的结束。这个结尾为昭君悲剧命运增加了一点亮色,可以看的出这应该是文人创作的一种结果,是故乡人民的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只有这样故乡人民心理才能平衡,才觉得对得起昭君娘娘。

  这部《昭君和番》民歌通过完整的叙事手法,塑造了昭君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悲剧命运的产生、发展、变化及结果全过程的原因。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情感丰富,人物形象立体感强,充满离奇色彩。在这部民歌里昭君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她保守了名节,以身殉国;她不媚权贵,保持着高洁傲岸的个性;她孝顺父母,看不惯毛延寿的颐指气使。当父亲受到毛延寿欺凌后,她设计要毛延寿屈膝拜倒在面前;她对故乡有深切的怀恋和感情,在冷宫中叹五更时处处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情真意浓。她既是一个外在美貌的佳人,更是一个内心坚强的典型,深得故乡人民的喜爱。在兴山县王昭君五入《兴山县志》就可以理解了。清乾隆版《兴山县志》昭君以 贤德“列女”类入志,清同治版《兴山县志》昭君以重义入志,清光绪版《兴山县志》昭君以突出贡献人物入志,97年版《兴山县志》昭君以胸怀大义的和平使者入志,2003年版《兴山县志》昭君以文化品牌入志。可想而知民歌中的昭君形象是兴山人民最喜欢的类型,它代表了兴山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难怪《双凤奇缘》的作者雪樵主人说王昭君:“奇莫奇于有才有色, 虽颠沛流离, 不改坚贞之志, 能武能文, 虽报仇雪恨, 自全忠义之名。非特此也, 前因梦而咏好述, 能使芳魂归故土,后因梦而歌麟趾, 犹是骨肉正中宫, 乃知二难会称于女子者固奇, 两美兼收于一君者尤奇”⑥。

  注释:

  ⑤中华书局《后汉书》卷八十九P1988·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⑥《双凤奇缘》雪樵主人著,自序首页, 华夏出版社 1995年5月。

  (二)

  歌咏王昭君的民歌还散见于其他民歌之中。如《十月》:

  三月里,三月三,

  王昭君,出汉关,

  怀抱琵琶马上弹,

  甘为两族保平安。

  这首民歌对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成功塑造了昭君“和亲使者”的形象。“甘为”即“心甘情愿”、“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彰显的是王昭君“以和为亲”“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是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安宁、幸福而出塞,是为汉匈两族长治久安而出塞。充分体现了昭君以国家利益为重,心甘情愿为国分忧解难的献身精神。

  在新编民歌《昨日游览昭君村》⑦中对评价昭君和番的历史功绩是这样评价的:

  金银花,藤藤青

  四大美人王昭君

  离别中原到番邦

  为了朝廷去和亲

  子孙万代传美人

  这首民歌和上一首民歌一样,同样是叙述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同样是塑造“和亲使者”的形象。但这首民歌是通过第三者的口气重在对昭君出塞的行为给予评价。是舍身报国的大无畏精神,是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为了朝廷去和亲,子孙万代传美人”两句高度肯定她的行为是国家行为,肩负的是国家重托,体现了个人服从国家的大局观,所以值得世代子孙万代传颂。

  应该说昭君的这一形象才是接近历史本源的。这与史书记载的“请掖庭令求行”形成了相互的印证,王昭君敢于正视现实,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担起和亲重任的历史责任的爱国主义形象就显得格外令人钦佩,令人折服。这个形象对王昭君才是最为公正的、合理的。

  注释:⑦《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P213页 蔡畅明,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6年12月。

  所以昭君的正面形象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功绩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王昭君是“为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⑧。这是对昭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高度肯定,为我们研究昭君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对昭君形象的再认识。

  (三)

  民歌《十字歌》是这样描写昭君出塞时的形象的:

  三字下来三横宽,

  昭君娘娘和北番,

  怀抱琵琶马上弹,

  轻轻弹出玉门关。

  这首民歌准确叙述地了“昭君娘娘和北番”的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怀抱琵琶马上弹”的昭君形象。“轻轻弹出玉门关”中的“轻轻”二字充分表现了昭君和北番行走时的轻松愉快心情,心无旁骛,也许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吧。没有怨、没有悔,走得轻松,走得愉快。没有一丝一毫的哀怨,没有一点一滴的悔恨。刻画了一个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充满自信的昭君形象。

  注释:⑧新华社每日电讯2019年9月27日

  (四)

  另一首《十字歌》描写昭君出塞时的形象则正好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

  九字下来九条湾,

  昭君娘娘和北番,

  怀抱琵琶泪不干,

  声声哭出雁门关。

  同样是叙述“昭君娘娘和北番”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物形象。而“声声哭出雁门关”则是复杂感情的自然流露。“哭”是该首民歌的文眼,是悔、是恨、是怨、是牵挂、是不舍、是别离的忧伤、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忐忑不安等等,给听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万千思绪无从说起,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用《十字歌》同一文题塑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这种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是比较少见的,而在民歌创作中则是很寻常的事情。

  在兴山民歌中像这样的“五更”“十字”“四季”等通常不是只叙述一件事情,往往是在其中一段或几段中才歌咏到昭君。上面两首前者是在“三月里”唱到昭君的,后者是在“九月里”唱到昭君的。

  (五)

  在《王昭君叹四季》中,民歌以叹四季的方式,表达了昭君的另一种情感,别开生面,再现了昭君的另一种形象:

  到春来,清明到,

  百样花儿都含笑,

  江山常在春易老,

  熬得时光好心焦

  奴家青春无下梢,

  昔日有个三皇女,

  为母采药熊精迷,

  猎人救回成夫妻,

  叹汉王,无情意,

  把奴丢在冷宫里,

  到夏季,三伏热,

  前世遭下什么孽,

  四面宫墙不见天,

  这样的日程怎过得

  玉皇七个亲生女

  四个下凡配夫妻

  叹汉王,无情义

  奴在冷宫成孤女

  到秋来,秋风凉

  身坐冷宫好悲伤

  叹汉王,无情义

  奴在冷宫受凄凉

  何日救我出罗网

  天河织女会牛郎

  七月七日结成双

  天宫会面哭一场

  叹汉王,心肠狠

  梦中恩情早忘光

  到冬来,冷清清

  鹅毛大雪下无痕

  叹汉王,无情义

  何日送我出宫门

  当日有个孟姜女

  千里为夫送寒衣,

  哭倒长城十万里,

  叹汉王,无情义

  不念奴家受孤凄

  “无下梢”是兴山方言,意思是“没有下落”、“没有着落”、“没有结果”的意思。民歌以昭君之口,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汉王的怨恨之情。以美丽的春天、火热的夏天、充满凉意的秋天、寒冷的冬天起兴,叙述自己凄苦命运,然后借用三皇女、玉皇女、织女会牛郎、孟姜女四个故事与自己在冷宫里对比,情词婉啭,表现了昭君的自怨自艾,悲叹凄切的心情,从而突出对汉王无情义的责备和怨恨。塑造了昭君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该首民歌借古喻今,情切意浓,较好的应用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六)

  在搜集整理兴山民歌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昭君和番》里的《昭君叹五更》《昭君闹五更》《昭君叹四季》《刘汉王叹五更》《昭君去和番》等在很多场合又是独立成篇的民歌,只是内容略有差异。而无论是五句子歌谣、薅草锣鼓、还是地花鼓、丧鼓中的关于昭君的故事都可以在《昭君和番》这部长篇叙事民歌里找到相应的段落,但在形式上更加灵活,有时八句一段,也有四句一段的,甚至有九句十句一段的;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并不完全拘泥于一种格式。而民歌无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方面都显得非常灵活,运用自如,有时甚至还有歌手们的临场发挥。可以说兴山民歌同样是兴山人民智慧的结晶。

  自古以来,兴山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善良,嫉恶如仇。昭君故乡的人们热爱昭君,怀念昭君,因此,在兴山民歌中,昭君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再现,它反映了故乡的人们对昭君的怀念和热爱。昭君出塞两千多年来,故乡的人民对王昭君的关心、关爱深深植入了家乡人民的内心,昭君的形象永远是那么的高大、伟岸、丰满、完美。家乡人民希望昭君过得好,希望她永远是幸福的。故乡人民对昭君有一种永远割舍不了的骨肉之情。昭君故里的人民对昭君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和独特的审美文化习惯以及独特的审美文化需求。

  昭君出塞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几代人。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00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暨南南合作伙伴组织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主办方将王昭君汉白玉雕像确定为该组织的永久性标志,把王昭君定义为:“长江的女儿,草原的母亲,和平的使者”。这是对昭君最中肯的评价,也是最高贵的评价。由此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昭君永远活在兴山人民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一切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

  参考文献:

  (1)《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蔡长明搜集整理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

  (2)《昭君诗话》黄德炎著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

  (3)《汉月边关万古情》蒋方著 商务印书馆2015年3月

  (4)《昭君文化研究论文集》李学平 甘发根主编 长江出版社三峡图书中心2016年6月

  (5)《昭君和番》甘发根 饶晓敏 蔡长明 载内蒙古《昭君文化》2016, 兴山县文史资料第28辑 2015年2月

  (6)《汉书》中华书局 1962年版

  (7)《后汉书》中华书局 1965年版

  (8)《兴山县志》清同治版

  (9)《兴山县志》清乾隆版

  (10)《兴山县志》清光绪版

  (11)《兴山县志》97年版、2003年版

  (12)《昭君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甘发根主编 2019年9月

  (全文刊发于《香溪河》2020夏季号,内蒙古大学教授、匈奴史专家、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绍东教授在2020年7月24日读后评价说:“反复拜读了,文章写的非常好。兴山确实是昭君文化的宝库。甘主席对兴山民间昭君文化的内涵与传播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阐述。将昭君历史与昭君文化密切联系又合理分割,分寸把握到位,堪称典范之作,值得学习”。)

  作者简介:

  甘发根,文学学士,经济学研究生,经济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会员,《昭君文库》编写组成员,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三峡大学特聘研究员,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宜昌昭君文化网副主编,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兴山县智库专家,县政协党组成员、正县级调研员。

  著有专著《世纪回眸·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大事记》《昭君和番》《苦旅》《日本印象》《国香兰草》《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主编了《昭君文化研究论文集》《昭君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青山绿水铸师魂》《兴山县农业志》等10余部;参与编著了《文体列锦》《中学语文自读津梁》以及文史资料、志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各类专著40余部。另有200余篇文章发表。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联系地址:兴山县古夫镇永安路1号县政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