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昭君”绘画作品创作与审美的研究(一)

日期: 2021-05-11 15:45:13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作者:陈文武

  摘要:我们重点考察画王昭君的美术作品:最早有汉毛延寿及历代画家画昭君的作品,可惜未见作品留存。之后,画作无数,北宋时代,流传在平阳地区的《四美图》, 画中有王昭君,是我们能看到最早的王昭君形象。北宋李公麟的《昭君出塞》,金代的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明朝有仇英,清朝有罗聘、华嵒、费丹旭、倪田,近现代有张大千、任率英、刘旦宅、王叔晖、彭先诚、于水、戴宏海、萧玉田、刘大为等的《昭君出塞图》。日本美术界对王昭君也情有独钟,画家安田鞭彦、山本琴谷也有此类题材的作品。菱田春草与横山大观合作的《昭君出塞图》,此外,昭君出塞还大量留存民间线刻书籍插图、年画及民间工艺品中,是人们向往和平幸福的美好理想。

   引 言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此句全面概括了四大美女的传奇故事。“闭月”,是貂蝉拜月的写照。“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是反映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匈奴呼韩邪单于曾经三次进长安入朝,公元前33年,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愿意同西汉结好,王昭君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源于这一故事的绘画、音乐、戏剧、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不计其数。首先,社会历史功绩有许多大家研究,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文学方面从东汉末年的《琴操》到现在,以昭君出塞为题的诗词达700多首。其次,郭沫若1923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故事中讲昭君3岁丧父,母亲收养了一个异族男孩为王家继承人,族人为了霸占昭君家的财产,极力排斥这个男孩,昭君和这个男孩相继长大,相互爱慕。族人眼看得不到昭君家的财产,就逼昭君参加皇帝选秀。昭君入选,那个异族少年投江而死。1978年,曹禺同志受周总理生前的嘱托,写了一部话剧《王昭君》,剧中描绘的昭君有胆有识、大义凛然。她嫁到北漠之后,和呼韩邪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后发表(《人民文学》1978年),并在北京演出,是当时剧坛上一件大事,引起强烈反响。三是影视方面香港电影《王昭君》1940年由三兴贸易公司出品。该片由洪叔云执导,黄鹤声、容小意等主演。开先河。1964年香港电影《王昭君》由邵逸夫监制。李翰祥导演,林黛、赵雷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传奇女子王昭君的一生。其后,魏秋桦版《王昭君》1984年亚视出品;黄虹版《王昭君》1987年内蒙古电视台摄制;宋罔陵版《昭君传奇》1988年台湾中视出品;2006年香港香港寰宇出品的49集《昭君出塞》。2005年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导演:陈家林刘德凯杨幂主演的《王昭君》三十集。还有由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推出的京剧《大漠昭君》,赵海英主演的越剧《昭君出塞》;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王昭君》等。四是在美术方面有丰富的创作成果,如雕塑1980年上海的《李含英昭君出塞》,兴山王昭君故里广场立着一尊高2.8米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像,是出自于内蒙古雕塑家张恒的作品。昭君纪念馆内正中有昭君弹琵琶座像,它们充分再现了昭君美丽的身影,惟妙惟肖。内蒙古的昭君墓:有昭君出塞和亲的雕塑:雕像高3.95米、重5吨,表现单于和阏氏英姿丰采,形态逼真,两匹骏马相依。还有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有《王昭君出塞》雕像。这些作品是昭君出塞和亲民族团结的象征,对宣传社会和谐,起很大的作用。

  但我们重点考察绘画上王昭君的美术作品:最早的有汉朝毛延寿及历代其他宫廷画家画昭君,北宋李公麟的《昭君出塞》,可惜未见作品留存。 1908-09年俄国科兹洛夫在甘肃黑水城古塔中发现的两幅木版画,时代在北宋(徽宗)宣和时代 。《四美图》,流传在平阳地区以古代人物为题材,它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木版年画。 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 。也是我们能看到最早的王昭君形象。金代的画家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这是现存第一个画昭君出塞的作品。之后,画作无数,有南宋赵伯驹《昭君图》、明朝仇英《昭君出塞图》、王行《昭君出塞图》。清朝罗聘、华嵒、费丹旭、倪田的《昭君出塞图》等;近现代张大千、任率英、刘旦宅、王叔晖、刘大为、于水、戴宏海、萧玉田、赵永夫等的《昭君出塞图》。日本美术界对王昭君也情有独钟,山本琴谷,是早于安田鞭彦和菱田春草的日本著名画家。他创作的《王昭君》与其后的两位近代画家所绘的《王昭君》,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等方面有独特的风格。日本画家菱田春草与横山大观用没骨法画创作完成《昭君出塞图》,这幅作品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此类题材还有大量作品留存在我国明清民间线刻书籍插图、年画等。1994年8月25日我国邮电部发行“昭君出塞”特种邮票与小型张,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劳伦齐阿纳图书馆(Biblioteca Medicea Laurenziana) 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收藏有超过11,000册手抄本和4,500册早期印刷书籍。位于圣洛伦佐教堂旁边。该建筑设计者为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建筑。也收藏有传为明朝戴文进的《昭君出塞图》长卷。更多还原

   一、古代描绘昭君出塞的作品

  昭君出塞是历史上汉匈交往中的大事,此举促进了民族和睦,结束了与匈奴长达的150年的征战,为大汉王朝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定,对汉匈两族人民友好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而王昭君也以其绝代风华与奇特的命运长留史册,成为历代文人不断吟咏、绘画的对象。关于王昭君其人历史文献有班固《汉书.元帝纪》载:“赐单于以待诏掖庭王嫱为其后。”王嫱字昭君。匈奴的单于当时有五个,屠耆单于、郅支单于、闰振单于等,和亲的叫呼韩邪单于 。《汉书》卷九十七下匈奴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这段的意思是说:汉元帝把后宫的良家女子王墙字昭君赐给单于为妻。单于十分高兴,向天子上书,说自己愿意保护上谷以西至敦煌的汉朝边塞,并永远传下去,请天子撤回边塞上守卫的官吏士兵,好让天子的臣民得以休养生息。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范晔不惜用二百来字描绘昭君,可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画工弃市”载“昭君出塞”的缘由,是因杜陵画工毛延寿故意丑画王昭君,皇帝审查其图后,决定让王昭君去匈奴。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画工弃市”通过描绘汉元帝王宫中生活的一个侧面,把王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而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最后远嫁匈奴的故事传记下来。以上几折是“昭君出塞”艺术作品的重要历史文献依据。下面就现存的作品加以介绍:

   1、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画工弃市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巳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这则故事讲的是: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多,不能经常见到,(元帝)就让画工画像,根据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少的也有五万多。只有王昭君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阏氏王后。于是皇帝察看图象,让王昭君去匈奴。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元帝看重信义匈奴,所以不再换人。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都有巨额家产。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同一天被弃杀了,之后,京城的画工也较稀少了。(1)

   2、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四美图》(俄罗斯亚历山大博物馆藏),出土黑河,是流传在平阳地区的, 画中有王昭君,是我们能看到最早的王昭君形象。此画古朴典雅,装饰性强,繁而不杂,别具风韵。线条舒展自如,流畅劲健,人物丰肌厚体,优柔健美,分明是受了唐代妇女形象的影响,个性鲜明。把王昭君忧国忧民的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显示了作者杰出绘画本领。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北宋李公麟也曾作《昭君出塞》,李伯时、无名氏等有作品流传,可惜失传了。(2)

   3、 宋---赵伯驹的《昭君图》

   该图1.60米的尺幅,70多人物及相应的马匹等。 赵伯驹(1120年-1182年),为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字千里,善画山水、花禽、竹石,尤长于人物,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详也,多作小图,流传于世,楼阁界画尤妙。

   4、 宋《四美图》 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20.3厘米 。 此图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画面是四大美人绿珠、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左手提裙登阶,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风情毕现;王昭君身着异族服饰,执笔修书,神情沉郁;赵飞燕金饰玉佩,袖手昂头,志满意得;班姬持扇列后,文静矜持。 画家的技法相当出色,笔法活脱,线条流畅,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线条的组织尤为出色,随人物形体动态的变化而增减疏密,依裙袖拂动而舒展长短,既恰当地表现了人体结构,又充分显示了笔法功力。

   5、《明妃出塞图》与《文姬归汉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图卷款署“镇阳宫素然画”,款上铃朱文大印“招抚使印”“招抚使”乃宋代官名,不常置,是战时临时设立的掌管军政的官’职,战后即废除。由此铃印可断定,该画卷的创作时间应早于宋代。该画于清朝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3)描绘的是西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出塞和亲的情景。图中第一组前两人策马前行,其中一人肩扛黑色旗,另一个人抬起手臀做遮挡风沙之状,两人都缩颈弓身,连马也都低头缓行,这一行为举止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塞外疾风劲吹,飞沙扑面的感觉;第二组出现的则是王昭君与一女侍骑马随后,两人一前一后,昭君在前身穿胡服,身后一女侍右抱琵琶,左手举袖并转头以避风沙;第三组由七人组成:三名汉人,四名匈奴人作为护卫者,他们策马紧聚在一起,形态各异,衣裙、发辫随风飘逸,表现避挡风寒之状而行;最后是一人策马殿后,并有猎狗随行。画面背景全无,主要通过人物行态和风沙来表现塞外的景象。另有一幅作品是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文姬归汉图》,绢本,淡墨设染。纵29厘米,横129厘米。卷后端有小字款“抵应司张瑀画。由于年代久远,该画卷的绢丝经纬己有些错杂,加之落款字迹小且漫 ,所以张字下面一字已经很难辨认。袛应司习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置,系内府机构,似金朝内府之造办处。宋朝无此机构,由此断定该画应为金代画家之作。从内容类似的《明妃出塞图》来看,与文姬无关。

   关于这两幅作品,颇有争议,1964年苏兴钧《记金人“文姬归汉图卷”》(4)认为两者摹仿了另一幅失传的古画,而郭沫若撰文认为大阪市藏的《明妃出塞图》是摹仿张瑀的文姬归汉图(5),只是加工改造而已。他根据画风认为宫素然《明妃出塞图》是明清时期的作品。我认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也是一副地道的昭君出塞内容的画图。

   6、《汉宫赋图卷》

   共分四段:内容与“宋词”及宋人韩驹《题李伯时画昭君图序》文字内容十分吻合。第一段:描绘本名王嫱的王昭君家中,二进院落,其父亲坐在第一进院落,16岁的王嫱在第二进院落里,推门向外张望,情窦初开。“我本良家子”语出隋代薛道衡的《昭君辞》,第二段:描绘的是深深的汉宫内,有六个仆人在侍奉王昭君,一人在打扫院落,二人在收拾房间,三人在为王昭君梳洗打扮。深宫前出现了二个官人男子,一着青裳,一着官服。汉高祖刘邦开始采用与匈奴和亲政策,把公主、宗室女嫁给匈奴,在王昭君之前和亲女子不是公主就是皇家宗室之女,而将宫女出塞和亲始于汉元帝。王昭君是没有公主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来自后宫的民间女子的身份与匈奴和亲的。第三段:描绘昭君在汉宫内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图中深宫内,昭君以琴、棋、茶来打发时光,而汉元帝则是宫女看都看不完,“朕以富宫室,美人看未毕,故勒就丹青。”卷中较为形象的是“黄门郎”毛延寿,身着黄衣,手捧宝盒,跟在太监之后,太监则怀抱画框前行。第四段:描绘的是汉元帝在二位官员、仆人的侍奉下仍是端坐榻上,背对他人。无限神伤心之状呼之欲出。画题与宋代词人叶芮在《昭君怨》中所写的内容是相吻合的。卷中所绘建筑其布局、歇山、斗拱等与赵伯驹的《汉高祖入关图》中的建筑形制、风格是一致的,结合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殿后有阁,两旁有挟殿,挟殿通往四周的走廊,亦可段证明此画为南宋。(6)

   7、仇英临宋人画册----《明妃出塞》

   此画为上海博物馆藏,27.2x25.2cm。临宋人画册共十四幅,之十三为《明妃出塞》,同类题材仇英画了许多,有册页,扇面,等。晋时因避司马昭之名,将昭君改为王明君,故曰明妃,明妃出塞,画右中身着红袍者为匈奴使者,有傲然自得神情。护卫四人,或捧盒或持凤首瓶,或操旌旄。另有跨马携犬前引者一人。明妃坐驼车,二着唐人侍从装束者护卫,二胡人正以杖支驼首,仿佛有正止其渡水惊恐之意。远处平沙连绵不绝,形容前途茫茫,故国远隔的情景。仇英此本虽明妃装束均误作唐人,但鞍马车具,甚具古风,时属不易。另一册页《人物故事图》之一也是画的昭君出塞的情景,构图、色彩略有不同而已规格为44x33.8cm。(7)

   8、费丹旭《昭君出塞图》

  故宫博物院藏的《昭君出塞图》,画面空白的几只南归大雁,吸引了昭君的目光,让她不觉黯然神伤,萌生故国千里、归期如梦之感。通过画中人物表现画家慨叹国盛而世态沧桑、美人迟暮的悲凉,以诗意比兴的手法借助笔下的人物寓意世路难行、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流光抛人的失落。题画诗: “陇雁夜飞边雪白,蒴风卷沙胡天黑,毡车载得汉宫梦,陇上胡儿吹铁笛,汉家戟虏恃红桩,公主早嫁乌孙王,媒药一中丹青手,无双玉貌翻低昂,汉衣禁寒心自焚 ,马蹄迸雹肠俱裂,白登青海靖烽烟,万里关山忍诀吁蹉乎,汉宫粉黛犹三千,深锁梨云化碧烟,娥眉若向长门老,青史当年得传,琵琶艳曲伤幽抱,拨尽冰弦思远道,环佩魂归汉月,黄青二冢红心草,天公特咏美人名,红颜休怨春风情,君不见旄头吹落中,郎节千古名香一窖雪。”他在诗中阐发的美人黄土,名士青山,费丹旭生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字子召,号晓楼,别号环溪生,到晚年感悟人生如寄,自号隅翁,还有环赭生、三碑乡人等别号。按汪曾唯费丹旭传云:“世居乌城瑶阶村。”逝于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一(1850年12月4日) 著有《依旧草堂遗稿》1卷。事迹收录于《墨林今话》、《海上墨林》、《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8)

   9、罗聘《昭君出塞图》。

   《昭君出塞图》此图纸本设色。纵92、横52.5米,无落款。只在左下方有两方朱印:罗聘罗聘这一《昭君出塞图》,是以此故事为本描绘了昭君即将离开故土的哀恋心情。画面用浓墨加以佬色渲染。昭君着红披风,一手托腮一手扶肘。长裙拖地,头戴宝冠,细眉小嘴。旁边站一小侍女,头戴黑色女官帽,怀抱琵琶,随昭君之后。前边站立二人,一为汉人文官,头戴长冠,手执马鞭,着褚色衣。另一为胡人,腰胯间佩弓和刀,双手合十,恭请昭君出行。表现技巧十分高明,人物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又不失圆润流畅。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藏。(9)

   10、倪田《昭君出塞图》

  画中昭君一身胡服穿戴,左手执马鞭,右手拿缰绳,刚从马上下来,站在马的旁边,她抬头仰望天空,目光被空中几只南归的大雁吸引了,表达了王昭君的思乡之情。画面布局留白较多,周围景致描绘较少,用色淡雅,简洁宁静,表现出塞外深秋草木枯落,寒风飒飒的景象,进一步刻画昭君的悲凉之感。画家以墨彩直接渲染,较少用线条勾勒,背景以淡彩渲染烘托,简洁明了,笔法更为自由随性,收敛自如。他的画给人感觉笔不显而意满,景不实而韵足,很有韵味,格调清新雅致,独具一格,此画是一幅描绘昭君的佳作。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畊,号墨道人、墨翁,清末,江苏江都人,侨寓上海,善人物仕女,尤善画马及走兽,线条流畅,能随手挥洒,不用巧笔起稿。此画纸本,纵105厘米,横5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0)

   11、华嵒的《昭君出塞图》

  上海博物馆收藏华嵒《昭君出塞图》轴,纸本立轴,纵125.1厘米、横58.8厘米。题款:“我本汉家子...”等150多字,画面描述的是昭君和亲,在去往塞外与匈奴一行的情节。昭君身着皮裘,戴着貂皮帽,骑在一匹白马上,手抱琵琶,右手拨弄琴弦,像是在诉说思乡之情。马的右边两位汉人随从一个手持马鞭拉住缰绳徒步前行,转首望着白马,一个紧跟其后,两者着装简单。左边一个身材粗壮矮小的胡人,身着胡服,宽大、圆领,袖口紧包住手腕,肩披毛皮外套,头戴貂皮帽,几缕长发从帽中垂于胸前,下身穿着宽大的裤子并用一条皮带紧紧地系住,腰上别着弯刀,弓身前行、仿佛与琵琶应和,脚穿尖头皮靴。在布局上,作者在上方大片留白,令人联想到塞外荒漠的辽远广阔的苍凉景象。这幅作品人物继承仇英之法,描绘精细、神态生动。线描准确流畅,略加渲染,只用墨色而不敷色彩,马的鬃毛及马尾的用笔,似受北宋李公麟画法的影响,气韵高古。此画曾着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扬州画派书画全集·华嵒》、《中国绘画全集》、《中国美术全集》等多种重要刊物,实为难得。(11)

  12、临宋人昭君出塞图

   此画描绘昭君出塞一行40多人马,是一个规模很大场景画。规格30×536cm, 题款:己亥仲春月师宋人昭君出塞图意于粟园,北平韵华道士朱英掇古。钤印:宣初题签:朱宣初摹宋人出塞图,庚子四月竹叶亭主姚元之题。朱宣初(1796-1850),生于顺天大兴望族朱家,本名朱英,初名滦,字宣初,自号韵花馆道人、韵花道人、韵花馆生等,以字行。曾以户部郎中改官山东知府,他的画艺和书法中的自然精神,得到后人肯定,被评赞曰“出其余艺得顾恺之、吴道子笔妙。山水、人物、花草、鸟兽、虫鱼,泼墨濡毫,出人意表,运用自然,造于精微。”

   小 结

   对于古代昭君美术作品,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画家画过经典作品,是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观,充分说明昭君及出塞的意义重大与影响深远。我们通过初步了解,有以下判断:一是汉、宋时作品大多用绢帛,且画面写实,清朝多纸品且写意多,这可以从文献与作品得到印证。二是早期作品描绘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如传为赵伯驹的《昭君图》,1.60米的尺幅,70多人物及相应的马匹等。无名氏《汉宫赋图卷》更是繁复精美。 三是清后期的多以描绘独立、单个的人物,且题画款逐步增多。清代陈邦彦选编的《历代题画诗》可知,宋代除了李伯时的《昭君图》,还有无名氏所作的《明妃出塞图》、《明妃辞汉图》、《王昭君上马图》等,今均不可见。清代也有卢见曾《出塞图》,故宫博物院藏,出自高凤翰手笔。这些为后世创作昭君题材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葛洪:《西京杂记》,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8月。

  (2)《宣和画谱》卷七人物三 宋 画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龚继开:《艺苑掇英》,第四十九期,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4月。

  (4) 苏兴钧《记金人<文姬归汉图>》,《文物》,1964年第3期34页。

  (5) 郭沫若《谈金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文物》,1964年第7期。

  (6)纨扇金砧敛怨娥 落叶哀蝉独自吟—《汉宫赋图卷》小考 天津美院教授刘金库

  (7)见中国绘画全集-14.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6。

  (8)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224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1。

  (9)李雪芳:《罗聘与“昭君出塞图”》。

  (10)倪田(1855 -1919 ),初名宝田,字墨畊,别署墨畊父,号墨道人、墨翁,又号璧月盦主,江苏江都人,侨上海。

  (11)韩欣:《华嵒及其两幅《昭君出塞图》考》, 东南文化, 2002年1期。

   作者简介:陈文武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三峡美术研究所所长

  (三峡大学三峡美术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