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敦华:千古皓月王昭君
到昭君故里参访,是今年农历六月十五日。
当晚,一轮超级大月亮悬于高山之巅。位于半山腰的古村落昭君故里,沐浴在皎皎的月光之中。村落脚下的香溪,盛满银辉,潺潺流淌的河水,轻轻地将月辉揉碎,带向远方。
公元前5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这样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在这个村落中,传出一阵清脆的女婴啼哭声。这个女婴的啼哭声与普通婴儿向世界报到的啼哭声,毫无二致。可是谁也不曾想到,若干年后,直至今日,这个女婴的啼哭以及她的生平事迹,能够成为千年美谈,万古绝响。
这位女婴,名王嫱,字昭君。因出生在皓月当空的八月十五日夜晚,父母给她取乳名“皓月”。
王昭君汉白玉雕塑。
在这天下午的参访中,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尊高大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塑,亭亭玉立在昭君故里。王昭君出生的“王家老宅”,古朴典雅,大门两侧有“山环兼水绕 琴韵和书声”的对联。以此足见,王昭君出身在一个殷实家庭,而非仅仅只是“良家女”。这也是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缘由。王昭君的闺房在老宅的左边二楼,绣楼在右边二楼。有山间清风的亲拂,有溪中甘冽的滋润,有诗书家庭的濡养,十六岁的皓月姑娘,出落成惊艳一方的绝世美人。可惜的是,她还没来得及在自家绣楼抛下绣球,遴选自己的如意郎君,就被朝廷选中。
史载,公元前37年,王昭君来到长安,成为汉宫掖庭一名侍君宫女。昭君从小受到同乡先贤屈原高山峻洁的人格影响,志不苟求,因而独坐深宫三年,无缘面君。
昭君村 章敦华 摄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其兄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曾三到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昭君赐予他。关于此事,《红楼梦》第六十回林黛玉所作《五美吟》之《明妃》如是写道:“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西京杂记》载:汉元帝时,后宫妃子极多,不能全被召见。元帝命宫廷画工毛延寿为其画像,按像召见。宫人多用金钱贿赂毛延寿,唯独昭君不愿。结果昭君为宫人多年,竟不为元帝所知。后来,元帝要派宫人远嫁匈奴,毛延寿把画得很丑的昭君像呈进,当即入选。临行时,元帝召见昭君,见到她的容貌极其出众,但事情已无法挽回。
昭君村 章敦华 摄
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为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在“昭君纪念馆”里,以图、文、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再现了昭君出塞这一历史故事。历朝历代,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词赋、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众多,真可谓“经典永流传”。
和亲,似乎历朝历代皆有之。清康熙皇帝就将自己的亲生女下嫁噶尔丹。和亲,无外乎就是为了边疆安宁,国家太平。多为不得已而为之。
昭君村王家老宅 章敦华 摄
对于和亲这件事,亦有见仁见智者。《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怀古诗》之《青冢怀古》如是写道:“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古今愁。汉家制度诚勘笑,樗栎应惭万古羞。”也有学者对王昭君和亲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当时的汉朝并无边陲之扰,昭君和亲,属自愿为之,是为泄不为皇帝所待见之怨。其历史的作用有被夸大之嫌。
纵观历史,昭君出塞和亲,绝大多数都对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做了充分肯定。1963年10月,董必武在视察内蒙古时,写下的诗,可资佐证:“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镌刻于昭君故里碑墙上的董老的这首诗,似在昭示后人。
二千多年来,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被一代代传颂,人们称颂王昭君为“美的化身”“和平使者”“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长江的女儿”“草原的母亲”。
昭君村文化墙 章敦华 摄
在参观昭君故里时,我们偶遇一位年轻女子。她叫周静,看上去干练洒脱。人们亲切的称呼她“周村长”。其实,她不是昭君村的村长,而是兴发集团昭君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的副经理。这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现在还是武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她告知我们,兴发集团自去年开始,已经投入近6亿元人民币,在原来的4A级景区的基础上,将昭君村提档升级为5A级景区,增加游客体验度高的项目和游学等项目,以进一步传播弘扬昭君“和”文化,擦亮昭君文化品牌,传承昭君精神。不知是谁在一旁说,昭君的妈妈姓周,周静跟昭君是亲戚,她一定会将昭君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当成自家事情干好办妥的。
昭君故里的餐馆,用“昭君井”之水,烹调佳肴款待我们。用完晚餐,我们一行告别了昭君故里。我回望月色朦胧中的昭君故里,她宁静而祥和,她默默地承载着古老的而美丽的传奇,她在无声地诉说着“天优和清,地优和灵,谷优和丰,人优和生”的中华“和”文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月照古亦照今。
中天千古皓月,是永远的王昭君。
(作者 章敦华 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 202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