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传说故事初探——以昭君故里兴山县为例
昭君传说故事初探
——以昭君故里兴山县为例
作者:万国清
摘要:昭君传说故事主要分布于昭君娘家、婆家及昭君和亲路沿线。自昭君出塞两千多年以来,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人们口耳相传,演绎出不计其数、种类繁多的昭君传说故事。加强对昭君传说故事的发掘、传承和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更是兴山打造昭君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工程。本文以昭君故里兴山县为例,从昭君传说故事的种类、昭君传说故事的特性、昭君传说故事的价值以及昭君传说故事的保护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昭君传说故事;昭君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昭君故里兴山县民风淳朴、人文厚重,是巴楚文化的融汇之地、昭君传说故事的发源之地。自昭君出塞两千多年以来,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演绎出不计其数、种类繁多的昭君传说故事。笔者曾作为具体执行人,对兴山县域境内的昭君传说故事进行过全面普查和重点搜集,并将其一步步成功申报为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不揣浅陋,就昭君传说故事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旨在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一、兴山昭君传说故事的种类
在兴山老百姓眼中,昭君是一个神通广大、德才兼备、集“爱”“美”“善”于一身的女神,是一个永远说不够的历史英雄,一个永远赞不够的传奇人物。她的灵魂附着在她生活过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花草树木上,她的形象也在口耳相传的讲述中被放大、被嫁接、被神化,形成独具地域特质和艺术特色的昭君传说故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物传说
以昭君一生为主线,即从出生→进宫→省亲→出塞;良家子→宫女→公主→宁胡阏氏等身份和角色转换中生发出来的一系列人物传说,如昭君出世、昭君的父亲王襄、母亲周氏夫人、妹妹赛昭君、精通诗词歌赋的私塾先生、欺软怕硬的鲁员外、蛮横无理的衙役、趾高气扬的太监、贪图钱财的宫廷画师毛延寿、礼敬汉朝的匈奴单于呼韩邪等等。在传说故事中,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贩夫走卒、村民族人,大多围绕昭君的日常生活与人生命运展开,借此歌颂昭君的真善美、鞭挞社会的假丑恶。两千多年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使昭君传说故事的内容更为丰富,影响更为深远。当然,由于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等层累堆积,传至今天的昭君形象已是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文学艺术创造三位一体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2、地名传说
兴山关于昭君的地名传说很多,如耳熟能详的地名有:宝坪、楠木井、梳妆台、王字崖、烟墩坪、香溪河、琵琶桥、绣鞋洞、珍珠潭、桃花渡、离乡滩、妃台山、小礼溪、大礼溪等等,还有近年来根据传说故事更名的昭君村、昭君镇、昭君别院等。昭君和亲路沿线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市与昭君有关的地名就更数不胜数了。这些地名或大气或平实或沧桑或典雅或清朗,寥寥几字就营造出一种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是承载昭君典故的活化石、无字碑,是一代又一代娘家人崇敬、爱戴、思念、怀想昭君的遗址遗迹和文化乡愁。
3、风物传说
兴山有不少与昭君有关的风物。乡土特产类如:胭脂柚、白鹤茶、昭君绣花鞋、百日早(百日还乡)等;人文景观类如:昭君祠、昭君宅、昭君庙、昭君坊、昭君台、望月楼、站穿石等;山水景物类如:妃台晓日、珠潭秋月、凤凰展翅、双戟摩空等;民俗风情类如:正月玩龙灯(三龙夺珠)、七月放河灯、八月十五(昭君生日)赏月、绣鞋洞祈子求福等。这类传说既是对本土风物的艺术升华,赋予其文化内涵,又是对昭君形象的物化美化甚至神化,使昭君传说故事借助山水风物得以生动具体呈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的实体,具有一山一水总关情、一草一木皆有意的艺术效果。
4、神话传说
这类传说在昭君传说故事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并与很多地名传说、风物传说有交织共生的地方,区别在于地名传说和风物传说是对特定的自然或人工物象以及风俗习惯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予以阐释和说明;而神话传说则是古人借助诸如龙、凤、天庭、神马、王母娘娘等超自然元素,为升华昭君这一人物形象而编创出来的民间故事。兴山有关昭君的神话传说有《昭君护井》《替母还愿》《金龙含珠》《三龙戏珠》《香溪免潮》《金马驹》《银针衣》《龙王庙》《白马救昭君》《昭君锦囊》等等。这些神话传说惟妙惟肖地讲述了昭君带领父老乡亲们围绕“生存”这一主题斗智斗勇,或攻克自然灾害,或战胜人间邪恶,反映了古人改造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美好愿景和梦想。由此可以看出,在世世代代的家乡人心目中,昭君已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
兴山境内昭君传说故事虽然种类较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歌颂了昭君的大美、大爱、大义和大德,表达了家乡人民对昭君的无限热爱和永恒思念。
二、兴山昭君传说故事的特性
1、历史的悠久性
昭君约出生于公元前52年,约公元前38年(建昭元年)选秀进宫,公元前33年 (竟宁元年)出塞和亲,被匈奴单于封为“宁胡阏氏”。昭君出生于西汉,从出生、出塞至今,历经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等10多个朝代,时间跨度接近 2100年。两千多年来,昭君的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在民间留下了浩如烟海、不计其数的传说。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昭君传说故事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2、传承的集体性
昭君传说故事是民间口头创作、以口为碑的叙事文学。它的集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面。每一个传说故事都是历经多少代人不断添枝加叶、推陈出新而成,没有具体明确的作者,只有搜集者、整理者。即便现在有作家创作昭君故事,也参考、借鉴和吸纳了前人的养分和元素。二是传承方面。昭君传说故事依托屋场院子、田间地头等口传心授,人民群众是传承主体,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集体流传、集体欣赏、集体享有的文化遗产,古老而久远的传承奠定了它的集体性特质。
3、内容的丰富性
昭君传说故事发端于兴山,发祥于内蒙古,辐射至全国,影响达海外。以时间为脉络,可分为闺阁才女传说、别乡进宫传说、汉宫幽怨传说、请行和亲传说、塞外流芳传说等;按内容来划分,又可分为人物传说、地名传说、物产传说、风俗传说、神话传说等,它涵盖优秀民间文学的所有种类,囊括昭君从出生到去世的社会历史内容,因此内容的丰富性不言而喻。
4、传播的变异性
昭君传说故事经过两千多年在民间的口耳相传,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语言从汉语、蒙古语等拓展到其它语种;故事情节因时代、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不同而形成差异。即便在兴山境内,不同的民间艺人讲述的同一则昭君故事也不尽相同、版本各异。因此昭君传说故事又具有传播的变异性。
三、兴山昭君传说故事的价值
昭君传说故事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文化遗产。个人认为,它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1、文学价值
昭君事迹正史记载不多。由昭君传说故事衍生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却浩如烟海、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歌咏昭君的诗词散曲高达一千多首、评论述作三百多种、小说和民间故事近四十种、各类戏剧三十多种,此外还有书画、音乐、电影、电视剧、工艺品等。而创作这些作品的历代名家就高达五百多位,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一批当时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对昭君题材表现出倾心关注,创作出大量流传百世的精品力作。昭君传说故事的文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2、史学价值
昭君传说故事是西汉文化的重要遗存。昭君从南郡经长安而至塞北,活动范围跨度大,包含平民文化、宫廷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昭君故里搜集整理的昭君传说故事中均有涉猎。因此,加强对昭君传说故事的研究,不仅可以捕捉到西汉时期政治社会形势和汉匈争战的历史信息,还可得到许多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特殊佐证。
3、美学价值
天生丽质的昭君在少女时代就已声名远播,彼时,汉元帝遍选天下美女充
盈后宫,芳名远扬的昭君作为南郡第一美女被选入宫。昭君的绝世美貌,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有明确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①大诗人李白写诗赞叹“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曾巩形容昭君“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风华绝代、沉鱼落雁的昭君集“大美”于一身,融合着体貌之美、气质之美、道德之美、品行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等。因此,昭君传说故事对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4、人文价值
昭君传说故事将许多美好的情感、希望、祝福、理想和信仰融入其中,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褒扬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表达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它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教材。昭君传说故事是昭君文化的母体和根基,昭君文化即“和合”文化,代表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践行昭君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和合”理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除人类种族隔阂、引领世界和平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四、对昭君传说故事的保护建议
昭君传说故事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加强对昭君传说故事的发掘、传承和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更是打造昭君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工程。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做实文字工程,让昭君传说故事永留史册。两千多年来,昭君传说故事一直是兴山民间百姓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围炉夜话时提及的逸闻趣事。它没有过多的文字记载、更没有文献佐证,但却是千百年来黎民百姓引以为傲且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这些传说故事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部分讲述人的离世而日渐式微,部分珍贵的遗址遗迹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也遭到毁灭。虽然我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曾有过两次“抢保”行动,但囿于当时条件所限,基本属于一阵风、突击式的应付工作或申报项目,昭君传说故事的发掘和整理不够全面、深入、规范、详尽,学术研究和理论阐发、昭君文献的征集和梳理截至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再不将昭君传说故事搜集整理等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将会永久失去这些民间文化宝藏。建议以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为依托,以昭君故里为重点区域,邀请著名民间文学专家来指导,组织精兵强将,成立骨干队伍,全面搜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昭君传说故事,并运用数字图书馆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予以永久保存。在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昭君传说故事,而是与昭君有关的一切民间文化,包括文化空间、民间唱本、民俗风情等;在地域上,不仅仅局限于兴山本土昭君传说故事,也可以整合昭君和亲路沿线的6省(自治区)10市(州)38县(区、旗及其他昭君故事流传地搜集整理的成果和文献;在时间上,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年坚持不懈地吸纳新的内容和资源,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逐步将兴山打造成昭君文化的研究中心、昭君文化的展示中心、昭君文化的交流中心、昭君文化的产业中心、昭君文化的品牌中心,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昭君文化精神高地。走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之路,让昭君传说故事不仅仅流传在民间百姓口中,同时还保存和珍藏在昭君文化展馆。
做大“民”字工程,让昭君传说故事活在民间。昭君传说故事起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只有千方百计把昭君送回民间,使之和百姓生活水乳交融、紧密连接、常态互动,才能真正活在民间。
一是大力开展昭君文化“五进”活动。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故事读本和大众读物,制定图文并茂的乡土教材,在全县范围内常年广泛深入开展昭君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活动,通过“五进”活动,厚植昭君文化群众基础。在中小学校和青少年宫开设“昭君故事”传讲兴趣班,做到培养传承人从孩子抓起,刷新传承人“老弱病残”的陈旧印象;鼓励创建昭君故事传承基地和开设传承人传习所,专门传讲昭君故事,每年组织开展“小小故事家”“优秀传承人”等评比命名活动,畅通上下联动的宣讲途径和渠道,切实增强全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及弘扬传承昭君文化的自豪感、使命感。
二是继续举办系列节赛活动。高质量办好兴山县昭君文化旅游节,使之成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争取将此项活动由市级层面举办推进到六省区相关部门或政府联办,直至上升到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委、国家文旅部主办,让活动升格到国家层面,让实惠落地到百姓门口;坚持每年举办“兴山县昭君传说”故事大赛、兴山县“昭君诗词”朗诵大赛、“昭君颂”歌曲大赛、“昭君颂”广场舞大赛、“昭君颂”书画摄影大赛、“昭君故里昭君美”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昭君文化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说昭君、写昭君、唱昭君、演昭君、画昭君、咏昭君和研究昭君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昭君传说故事的载体建设。一方面,加大对遗址遗迹的修复力度。遗址遗迹是昭君故事的有形载体、鲜活记录和生动教材。近年来,我县对昭君村按照5A级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对部分遗址遗迹进行了修缮修复并加以保护利用,但香溪河沿线仍有部分遗址遗迹的修复保护亟待加强。另一方面,创建文旅小镇和特色乡村加强对昭君元素的融入。昭君传说故事经过数千年的流变,早已融入兴山的自然山水、人文环境和生态系统之中。整合优化乡村旅游资源,围绕我县近年实施的昭君别院、昭君原野、昭君上村等一大批文旅项目,科学融入昭君文化元素,推动“昭君文化+”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谋划推出“听昭君故事·游昭君故里”乡村旅游专线,把分散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景区一线串珠、连线成片,从而为游客提供“眼中皆风景、耳边皆故事、脚下皆传说”的美好体验。四是加大昭君系列文创产品和系列特色美食的研发。“好看”“好吃”的文创产品和特色美食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种好的文创产品和特色美食,能让游客慕名而来,也能使游客满意而归。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文创产品和特色美食研发的极端重要性,在丰富多彩的昭君文化中找到灵感和切入点,做好昭君有礼、昭君家宴等系列文创产品和特色美食的深入研发,以此讲好昭君故事。
做强“金”字工程,让昭君传说故事走向世界。昭君品牌是地方发展的金字招牌。如何将其美誉度和知名度推向国际制高点、打造含金量最高的金字招牌呢?笔者认为,将“昭君传说故事”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最佳抓手。但世界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是一项浩大繁复的工程,需要昭君和亲路沿线6省10市38县携起手来,联合申报、资源共享。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大气魄谋划。即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理顺思路,制定规划;成立专门机构,组建工作专班,保持联系沟通,及时汇总意见建议,确保和亲路沿线6省10市38县步调一致、有条不紊。二是大手笔运作。首先是大手笔营造氛围。其次是大手笔建立机制。借鉴“一带一路”框架模式,大手笔建立“一方主导、区域联动、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采取“政府扶助、社会捐助、企业援助”等多元融资方式,募集昭君文化发展保护基金,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昭君传说及昭君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化旅游产业的项目研发力度,探索建立昭君文化研究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三是大举措推进。按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审的原则与标准,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联系和精准对接,积极争取顶级专家学者和权威主管部门对“昭君传说”申遗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力避在人、财、物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四是大力度夯实。摸清昭君和亲路沿线各区域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遗址遗迹、艺人总数、骨干传人、濒危程度等情况,最大限度地挖掘、搜集和掌握文字、图片、音频、影像、实物等第一手资料,为高质量完成项目申报提供研究和论证素材;科学编制“昭君传说”的保护计划,做实、做细、做深、做优昭君传说故事传承基地、传习馆所、非遗讲堂、民俗展演、技艺大赛、实物展览、遗迹修复、地方校本教材开发等传承活动,为抢救保护“昭君传说故事”提供有力支撑,为顺利打赢“申遗战役” 夯实基础,为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万国清,女,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室主任,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文创委副主任,兴山县戏剧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昭君文化研究及舞台作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