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尧:昭君出塞走左云
作者 刘志尧
公元前33年,胡汉结束了常年不断的长城战争,呼韩邪单于主动到汉廷示好修和,结盟友好,并提出了求亲一事。汉元帝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汉宫掖庭女王昭君接到昭示后,毫不犹豫,报以家国情怀自愿请缨随呼韩邪单于和亲出塞,愿为胡汉世代友好贡献自己的一切。遂汉元帝告示天下这一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并改国号竟宁,称这一年为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为了迎合汉廷的亲和,遂将昭君封为“宁胡阏氏”,昭君成了草原的皇后。自此,长城烽火熄灭,硝烟逝去,长城沿线人民耕读祥和,安居乐业。
一、昭君出塞琵琶伴行
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和亲出塞,举国欢庆,汉宫嫁女,绝不是等闲之事,汉元帝派出了一支上千人的陪嫁队伍,于竟宁元年春正月浩浩荡荡踏上出塞之路。昭君陪嫁品虽多,但她最喜爱的还是琵琶,汉廷满足了她的要求,将一把最好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嫁妆。
昭君为何要携带琵琶?昭君出生在湖北兴山县香溪河畔宝坪村(昭君村),姓王,名嫱,字昭君,少女时就被选入宫,成为掖庭宫女;但是,掖庭后宫中的宫女们并不是无所事事,空守寂寞;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专职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器乐舞蹈、纺织刺绣,昭君兴趣广泛,数岁时间,她对这些课程几乎都有涉猎,但她最擅长演奏的还是琵琶,琵琶成了她形影不离的心爱之物。
昭君出塞走通塞中路。通塞中路是秦朝时期修筑的通向草原的三条大道之一,既是捷经,又能得到沿途官府的接待照应。昭君随呼韩邪单于从长安出发,走河津桥过黄河,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晋中盆地、忻州盆地,再过雁门关又走大同盆地,历时两个多月,在北方春暖花开之时来到平城(大同),穿起五盆,抵近长城。
二、阏氏下榻小店成名
昭君抵达平城,早有打前站的为昭君选择了一家叫东胜店的客栈。为啥要选择这家客栈?因为这家客栈姓韩的掌柜为人敦厚善良,热情好客,且经营有方,买卖公平,在平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再说,东胜店位于大同城大西街,环境优雅舒适,客舍干净,设备齐全,饭菜可口,大门临街,又在市中心,街面繁华热闹,北面近临如浑水(御河),南面不远有白羊河(十里河),昭君随时可出去逛逛大街,到河边观赏春景,感受这座边城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魅力,住永盛店再好不过了。昭君走上街头,所看到的是一派买卖兴隆、和平安详的景象,不免感慨万千:就是这座边城重镇,因汉匈纷争打斗,当年高祖被围白登,险些丧命;可现在有了自己的和亲使命,便出现了这般国泰民安的和谐景象,幸矣!兴矣!
昭君在东胜店暂住几日,每天夜里难免有思乡之情,夜不能昧就弹奏琵琶消解苦闷忧愁。同样,陪嫁出行的宫女们思念故乡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她们受昭君的感染就围坐在昭君身边,和昭君一起随着昭君弹奏琵琶的曲调如泣如诉地唱了起来,一直唱到夜阑人静。然而,平城一些擅长爱好音乐的有心人,竟然把昭君弹奏琵琶的曲调和宫女们的悠悠泣诉之声的旋律记录下来,不断修正完善,成为了大同的一个地方优秀剧种《耍孩儿》流传下来,盛为百姓喜闻乐见。
说来奇怪,自昭君离开东胜店,平城市民再不叫它东胜店,而是称它琵琶老店;店主人韩掌柜更觉得昭君出塞来平城选择东胜店是自己难得的幸运。于是,为纪念昭君出塞,干脆将东胜店改名琵琶老店。更奇怪的是,自昭君走后,韩掌柜脑子里老觉得有一种悠扬悦耳动听的琵琶声,精明的他脑洞大开,看来民间需要琵琶这种乐器。于是,他将临街的几间客房改造成门店,便经营起了琵琶,买卖渐好,且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自此,平城人弹琵琶、听琵琶声成为时尚。琵琶老店的声誉鹊起,很快影响到了草原,不时有胡人越过长城前来琵琶老店购买琵琶。
琵琶老店的声誉也传到了昭君耳边,欣喜因为自己在平城的一家客栈路居,就改称琵琶老店经营起了琵琶,那真是一段难得的命运情缘。于是,昭君曾多次派人专程到琵琶老店为自己购买琵琶和琵琶琴弦。
昭君怀念故乡心切,终于有一年,昭君在返回中原探亲来到平城,又下榻琵琶老店。韩掌柜喜不胜收,像迎接亲人一样款待昭君。昭君逗留其间,知道北岳恒山是尧舜禹帝王北巡的名山,那里还有温泉可洗,商灭夏,商汤按上古帝王北巡的规矩,又北巡到恒山,洗温泉竟然治愈了身上和头上的疮疾,遂为温泉起名“汤头”。有这些故事传说,昭君到北岳恒山游览竟然有一股迫切的心情,尤其着迷传说的唐河汤头的温泉热流。于是,她在返回中原途中,专门绕行来到汤头村观赏恒山美景,宽衣沐浴,美丽顿添几分。昭君以阏氏的高贵身份沐浴汤头,瞬间传为佳话。于是,恒山下崞县(浑源)的女子们便纷纷效仿昭君成群结伴到汤头村洗温泉。洗温泉不仅叫她们变得美丽动人,还治愈消退了许多女子的疾病。人们不仅要问,浑源自古出美女,莫非与汤头洗温泉有关吗?是也。
回溯大同两千多年的大同历史,曾建设了难以计数的楼阁台亭、房舍门店,可真正留下古店铺名和古遗址名的就两处,古店铺名就是琵琶老店,古战争遗址是白登山。琵琶老店传承两千余余年,可谓中国最古老的字号之一。作为平城老字号中的第一店,在古城历史所有的店铺中,成为名店,声誉最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赠别前蔚州契范使君》的诗句中曾写道:“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生动地反映了白登之战和昭君出塞给历史留下的深远影响。毫无疑问,琵琶老店与白登山是反映大同历史文化厚重的佐证。
相传唐懿宗显通年间(860年——873年)大同军节度使段文楚,将一块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笔书写的“琵琶老店”四字牌匾,悬挂在该店门额,一直传承下来。
三、白羊古城军民喜迎
昭君离开琵琶老店,继续踏上了西行古道,沿白羊河(武州川水、十里河)经高山驿站进入武州塞(左云)地界。
武州县县令早已接到昭君出塞最后一站住宿武州城的通知。时间不等人,这可忙坏了这位县令。位于左云城西南30公里的武州城,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置武州塞时修建的中塞城,汉初设武州县为县机构驻治地,虽然重新作了修缮,但历经百余年的汉匈长城战争,不时有匈奴侵扰抢掠,武州城已面目全非。根据出塞日期,短时间内修缮已经来不及了。武州县令明白,用这么一座破破烂烂的城迎接昭君,朝廷怪罪下来恐怕担待不起,说不定会有杀头的危险。武州县令苦思冥想,寝食不安,经与幕僚商量,终于有了主意:搬迁县治机构,用白羊城接待昭君。
白羊城位于左云城东4公里处的白羊河南岸,是春秋时期北狄白羊部落白羊王修筑的城池,由于地处边塞重要战略位置,一直被中原王朝看重,也一直被修补完善,没有受到严重破坏,保存的还算完好。
把武州县迁到白羊城不仅是最好的打算,也是迎接昭君出塞的权宜之计。武州县令一旦决策作出,事不宜迟,率领全班人马搬迁白羊城后,就紧锣密鼓地擘画迎接昭君的接待准备。然而,接待工作一旦接触实际,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就是一大堆。尤其是住宿问题,如果就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住宿还好说,可上千人的陪嫁人马难以容纳得下。这可怎么是好?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县令先把白羊城最好的房子都倒腾出来准备叫昭君人马住宿,又根据接待人马的数量在白羊城外搭建了许多的毡帐。春天的左云,虽然夜间有些凉意,但无碍大雅。万事齐备,只等昭君的到来。
昭君沿白羊河古道向白羊城行进,沿路春色融融,风光旖旎,充盈的白羊河竟然可以行船荡舟,还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翠绿色的草甸,武州塞真是美丽极了,面对这般春色美景,昭君心旷神怡,不能自己。
黄昏时分,昭君来到了白羊城,看到的是夹道欢迎的人群,听到的是喜庆的欢呼声夹杂欢快的锣鼓和器乐合奏声。面对这热烈的欢迎场景,昭君被感动了,倦意顿消,双手举过头顶,频频向白羊城官民百姓表示谢意。
昭君住进白羊城,感觉最舒适不过了。但想到越过长城就要到草原了,很难说何年何月再能返回故乡。昭君又面有愁容,心带伤感。于是,又就弹起琵琶消解自己的愁闷,陪嫁宫女们听到昭君这般凄婉心情,便又围坐过来齐声合唱,以安慰化解昭君的重重心思。不曾想,昭君的琵琶声与宫女们的合唱声又被传到民间,形成了《道情》《秧歌》两个地方剧种,一直传承下来。“昭君栖迟白羊城”,也被古本《山西通志》《朔平府志》《左云县志》记录下来。
四、足量补给大圐圙城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紧依白羊河的白羊城置于春意盎然之中,只见城周围和白羊河两岸百花齐放,彩蝶飞舞,空气新鲜湿润,紫燕呢喃,鸟语花香。昭君心情非常美好。
从一大早起,昭君就望见了阴山摩天岭,望见了长城。哦,爬上那阴山越过长城就是草原了,就到了自己所嫁的那个大草原了;哦,是自己嫁给了草原,自己这个长江的女儿将会成为草原的母亲;哦,出塞前的最后一次梳妆打扮不能敷衍。昭君对着镜子认真做了化妆。化妆后走上白羊城大街的昭君,显得格外漂亮迷人。
听说昭君这天就要离开白羊城了,县府文武官员在县令的率领下走到玄武门外,齐刷刷、恭恭敬敬站成一排,白羊城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出动欢送昭君。这样的场面,又叫昭君感动得泪流满面。殊不知,白羊城和白羊大地百姓这样爱戴昭君,就是因为昭君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给他们带来了和平吉祥,安居乐业,感恩戴德是发自内心情感。
昭君依依不舍告别了武州县令和众官员,告别了白羊城父老乡亲,跨过白羊河向北行去,又继续踏上了出塞古道。古道3000时由周穆王(穆天子)西巡时踩开,古道从白羊城沿白羊河的一条支流直通阴山摩天岭脚下。
沿古道快到阴山脚下时有一座圐圙城,是一个专为出塞人马补给的大驿站。渐近中午,昭君来到了圐圙城,武州塞百姓对昭君又是一番热烈欢迎的场面。还有提前来这里迎接昭君的胡人马队和乐队。这给了昭君非常的亲切感、新鲜感和从未有过的好奇。
圐圙城街头,只见草原姑娘们为昭君跳起来欢乐的舞蹈,有胡人乐队为昭君演奏吉祥的乐曲。昭君被那几件乐器演奏的动听弦乐迷住了,只见这几件乐器,不同于自己携带的琵琶,也不同于箏琴,而是系有两条弦和四条弦的那种竖琴,还有一种像芦笛的管乐。昭君好奇地上前请教询问,他们恭敬地回答昭君:“那种装有两条弦和四条弦的乐器叫胡琴,也叫“四股胡胡”“二股胡胡”,是我们胡人特有的乐器”。昭君似乎听得变扭,就委婉地说到:“既然是双弦和四弦,又是我们胡人的特殊乐器,干脆叫‘二胡’和‘四胡’不是更好吗!”只听胡人乐师们异口同声地附和道:“阏氏娘娘好主意”!昭君又问起那些像芦笛的管乐器,乐师们回答说:“叫蒹葭笛”!昭君又给他们建议说:“既然也是我们胡人的乐器,干脆叫‘胡笳’多好”!乐师们又异口同声地附和道:“阏氏娘娘好主意”!后来,依昭君的建议,那二弦琴就叫成了“二胡”,四弦琴便叫成了“四胡”,再后来又通过四胡演变成了马头琴,那种蒹葭笛便叫成了“胡笳”。到了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在阴山摩天岭长城战乱中被胡人掳去,胡地思乡,为消愁解闷爱上了胡笳,创作了“胡笳十八拍”。
中午时分,胡汉两家派出的接待服务人员为昭君摆上了丰盛多样、色香味美午餐筵席,桌子下周围还摆了一种像马扎的特殊坐具。有了这样的坐具,昭君进餐再不用席地而坐,感觉舒适。当昭君又好奇地问起这种坐具时,胡人服务员告诉昭君叫“胡床”;后来,昭君把这种胡床推荐给中原,中原也开始使用起了这种胡床坐具,又逐渐演变成了大床,中原人们才真正有了床睡。昭君品尝到了丰盛的午餐,有烤牛羊肉、手把肉,有包沙葱和野韭菜的莜面饺子,有满带油香味的热腾腾的油糕。其中,又有一种美食使昭君觉得的好奇。这种美食编织的像花儿一样,昭君品尝起来又干又脆,香甜爽口。昭君问及,武州塞服务人员告诉她说:“这种美食叫糕花子,是用黍子碾下的黄米面做成。”就这种美食,在昭君到来之前,武州县令就专门下达指令,叫家家户户做糕花子,以便昭君出塞的人马当干粮用。因为在草原漫漫路上,用这种糕花子做干粮再好不过了,既便于携带,又不容易发霉坏掉。昭君听到和看到武州县百姓为自己出塞做这般认真细致的准备,感动不已。后来,白羊地百姓为了纪念自己出塞,就把这种糕花子改叫“昭君饼”。
昭君品尝过午餐美食,走上街头,看到随行人马不仅领到了糕花子干粮,还领到了当地产的紫麻布料、黄麻布料、苎麻布料、葛麻布料和大麻布料制作的衣裤,还有用牛羊毛线编织成的上衣。诸多麻种和毛线,都是白羊地盛产的纤维作物和毛料。白羊地盛产这么多纤维作物和毛皮,制衣和鞋帽有的是原料。随行人马还领到了马皮靴,牛皮鞋。尤其牛皮鞋子,形状像牛头,前面像是牛的舌头伸出来卷回塞入牛鼻孔里。对于这种奇特的鞋子,武州塞百姓称“牛舔鼻”,也叫“踢倒山”。因为在这个农牧交错的武州塞,不仅盛产皮革,还能通过长城市场交易,用铁锅、布匹、盐茶等生活用具换取大量的草原皮毛和皮革。所有这些,都为昭君出塞派上了用场,这叫昭君再度感激涕零。
就在昭君进午餐吃油糕和糕花子时,感觉那种食用油有特别的香气,经询问,这种油料是通过紫麻籽榨成的食用油,紫麻开紫花,多产在胡地,是野生植物。后来,在昭君的建议下,将紫麻改成“胡麻”,成为农作物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其榨出的油料成为武州塞百姓主要的食用油料。还有那种“牛舔鼻”,昭君觉得更适合草原人放牧穿用。后来,在昭君的建议下,将这种鞋子从武州塞引进后,稍作加工变成了一种更好看的鞋子,改称“胡靴”。自此,草原不论青年男女,都穿这种胡靴,还镶上了云朵花边。
现在的圐圙城,城墙遗址虽然废圮,但还能看出城框的端倪。这座城留给了周围百姓许多昭君出塞的佳话传说,细说起来津津乐道。
五、花马坡上仪仗迎亲
在圐圙城快要出发时,迎亲队伍早为昭君准备好了一匹坐骑,即是草原的名马乌珠穆沁白马,也称乌珠穆沁宝驹。这种名马体格粗壮结实、耐力十足,毛色洁白,迎合了昭君性格倔强开朗、纯洁无瑕的心灵。昭君骑着乌珠穆沁白马走出圐圙城玄武门,就是一道平衍的长满了花草的大坡,只见一个骑兵方队等候在那里。
为迎接昭君出塞,匈奴提前做了精心的策划准备,他们视13为吉祥数字,特意挑选了13匹白马、13匹枣红马、13匹黑马、13匹青马、13匹黄马,组成一个五色仪仗骑兵方队迎接昭君。隆重的仪仗仪式,使得场面整肃威严,庄重盛大,群情激昂,大显草原民族风范;而且引来了周围武州塞众多百姓欢送昭君出塞的感人场面。面对这样的盛情,甚至百鸟歌唱起来,百花绽放开来,为这种场景添彩助力。昭君更是感慨万千:看来自愿请缨和亲不枉此行。后来人们为纪念昭君出塞,就把这道坡称作“花马坡”。
岁月流逝到北魏,一皇帝视花马坡为风水宝地,特意修建了自己的陵寝宫。也许是北魏先辈们留下的“吐蛊生榆”和“埋包成林”的故事,北魏皇家特别崇拜榆树,于是在陵寝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榆树,使得花马坡变成了一个以榆树为主要树木的靓丽的风景园。
如果现在去踏访花马坡,看到的仍然是一片苍郁的古榆树林。
六、雁落北地马刨泉生
由仪仗队为昭君开路,走到花马坡的尽头,便是阴山脚下。仪仗队由方队变成两行沿古道迤逦前行,人欢马嘶,彩旗飘扬,阴山一时间似乎舞动起来。
迎亲队伍沿古道翻过一道山梁又走下一个山谷,就是白羊谷,北魏改称的云阳谷。当快要走到白羊谷尽头时,是一块翠绿的草甸,这似乎是一处幽静而优美的世外桃源。昭君的宝驹停下来不走了。昭君也被这风光旖旎似锦的地方所迷恋,就跳下马来准备休憩片刻。再说,昭君在圐圙城光顾招手谢忱欢送的父老乡亲们了,没有饮水,现在顿感口干舌燥;可无水可饮。这匹乌珠穆沁宝驹是有灵性的。古有“老马识途”,今有宝马刨泉,只见乌珠穆沁宝驹长嘶一声,便用前蹄在原地狂刨起来,顿时,一股泉水汹涌冒出,霎时间就溢流成一个小碧池。清澈透底的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也把站在碧池边的昭君映照在里面。这简直是一个神话,太神奇了。昭君观看碧池中自己的投影,脸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洁圆润,如花似玉,双唇娇嫩欲滴,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她伸出的胳膊和手,肌肤白皙如玉,细腻如脂。昭君的美貌更是让前来欢送的百姓惊叹不已。此时此刻,突然听到蓝空中一群大雁的叫声,哦,人们明白了,这是春暖花开后从南方飞往北方的大雁,它们秋天从草原飞到南方,春天又从南方飞到北方,现在正要飞到草原去的。人们抬头望去,那支排成“人”字型的大雁再没有向北飞,而是纷纷就此落下,围在昭君身边,围在了碧池。大雁也是有灵性的,昭君如花似玉的容貌和健美匀称的身段,其燕妒莺惭的绝佳美丽叫它们羞愧动情,忘记了飞翔,纷纷落地。从此,便有了中国四大美女的代名誉称:“沉鱼落雁,羞花闭月”,“落雁”代表了对昭君美丽的赞颂美誉;西施在溪边浣纱时,鱼儿见到她的倒影都自觉惭愧地沉入水底,因此有了“沉鱼”的美誉;貂蝉在拜月时,月亮见到她的美貌躲进了云层里,因此有了“闭月”的美誉;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花儿见到她的美貌都羞得低下了头,因此被称为“羞花”。
昭君宝驹用前蹄刨出了清泉,人们为了汲水饮水方便,很快抬来一块长方形玄武岩置放于清泉前,昭君踩在石上饮水解了渴,顿感清凉甘甜,消除了疲乏;于是,所有的随行人马在清泉前饮水解渴,纷纷赞美从来没有喝过这么清凉可口的泉水。殊不知,这是摩天岭富含矿物质的火山岩矿泉水。后来,凡走草原或西去西域的人马队伍,走到这里都要饮水或用葫芦、水壶备水,久而久之,这块玄武岩饮水石,不仅被磨得光滑,而且被马蹄踏出两个深深的马蹄印坑。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昭君出塞宝驹刨泉造福之恩,给这个清泉起名“昭君泉”。因为这里有昭君泉水可饮,就逐渐有人家来这里落住,形成一个村落叫“饮马泉村”。
更神奇的是,自从昭君出塞有了这股泉水,泉水一年比一年充盈旺盛,常年滚滚流水不断,流出的泉水汇同云阳谷的其它泉水支流形成一条大河。于是,落住在云阳谷口的人家变成村落,起名“大河口”村。北魏末期,稽胡首领刘蠡升起兵云阳谷,建立神嘉王朝,自立皇帝,设置百官,就将皇城建在大河口,称“榆林城”。因为靠河筑城,这是中国筑城的历史规律。明朝时,修筑定边卫城(右玉城)时间紧迫,就拆迁了榆林城,军民排成一线,用手将砖石通过摩天岭古道递送到右玉,建起了右玉城。现在,大河口村人称榆林城遗址为“榆柏滩”。
七、赠扇留念照壁山村
昭君自圐圙城换上这匹乌珠穆沁宝驹后,喜从天降,这匹马不仅有灵性懂人意,甚至还能帮昭君排忧解难,消困解乏,蹄刨昭君泉就是实例;再说,宝驹行路稳当,爬山也快,离开昭君泉就又要爬山路了,虽然很陡的坡道,很轻松地就爬上去了。山上,只见一座高达百米的绝壁山崖挡在面前,崖壁下又站满了欢送昭君出塞的人群。昭君激动不已,跳下马背,走入充满热情洋溢的人群。有人给昭君介绍说:这是走出塞口翻越长城的最后一个村庄了,叫照壁山村,眼前的这座绝壁悬崖形似照壁,村名就依此山所得。昭君听得津津有味。再看到如此多的男女老少为自己送行,感动的心情如同这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深沉,令人难以忘怀。昭君不能辜负了乡亲们的一片心意,想到自己随身带的扇子、风衣、护颈巾,即使带到了草原已经不适用了;于是,就将扇子拿出赠送给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又将风衣和护颈巾拿出赠送给几个可爱的小女孩。昭君的善行,感动了村民,欢呼声响彻云霄,回荡在白羊谷谷。后来,照壁山村民为纪念昭君出塞,就把村名改成“扇庄”,对昭君赠送的风衣和护颈巾,人们纷纷仿制,改称“昭君抖袍”和“昭君护颈巾”。
现在,扇庄遗址尚存,一条石沟下是一口古井,当年沟两边住满了人家,还有打谷场面的遗址。看到残垣断壁和古井,便遥想到了当年村容村貌的无限风光,村民们欢送昭君的热烈场景仿佛浮现眼前。
照壁山给了扇庄风雨冲刷的屏障庇护,古道给了扇庄一次次馈赠的机遇,昭君给了扇庄亲切温暖的回报。自昭君出塞后,扇庄蕴藏下了昭君文化,逐渐产生了经济效益。西行或出塞的人马选择这里留宿,武州塞的人专门赶着马和驴来扇庄购买牛羊肉和土特产品。扇庄村民过着安乐祥和的日子。
八、回望中原蹄窟岭痕
昭君告别了“扇庄”村民,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说。绕过照壁山爬上一处山巅。昭君回望武州塞盆地,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尽收眼底。再远望天际,天际的去处就是中原腹地。那里有自己的父母亲,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有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和掖庭宫墙深阁寝室的地方;这一出塞,谁知那年那月才能返回故乡;再说,出塞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单于庭(乌兰巴托),单于庭距离这里两千多里,到单于庭还得走两千多里,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我是走得最远的女子了;也许,这种行远的压力,只有我昭君才能承受得起,只有我才配这样的行远看草原看世界……。昭君骑马站立山巅,感慨万千,思绪绵绵,不由地掉下了伤感的眼泪。唉!自己的家国情怀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说不上这种担当也是冥冥中的一种自觉,但愿胡汉一家亲世代相传,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安康!有灵性的宝驹善解人意,更懂得此时此刻昭君的心情,头朝中原久久站立不动,踏下深深的蹄印,它感到昭君擦干眼泪就要走了,又在原地狂刨几下,留下了深深的两个马蹄窟。后来,武州塞人们为了纪念昭君出塞,就将这座山岭叫做“蹄窟岭”。
对于蹄窟岭,古本《山西通志》《朔平府志》《左云县志》等典籍有记载。昭君出塞留下蹄窟岭马蹄印被世代传为佳话。而且,武州塞人唯恐人们忘记昭君出塞,唯恐山上的蹄窟被风雨掩没抹平。为了叫武州塞人们世世代代记住这座山岭,决定在山顶立一块纪念石碑。但最终还是饮马泉村人的主意好:于其立一块刻字石碑,还不如把我们村饮马泉石头抬了上去,石头上的两个马蹄窟足以印证蹄窟岭的山名,而且可传承千古。于是,饮马泉村民就把这块重达100多公斤石头抬了上去嵌置蹄窟岭作为昭君出塞纪念碑。
80年代,左云喊出了“挖出地下黑色金库,建设地上绿色银行”的口号,大搞植树造林,蹄窟岭也不例外。饮马泉村民唯恐在火热的挖坑植树中把蹄窟石弄丢,就组织人们又把蹄窟石抬了回去,藏在昭君泉内。新世纪10年,左云要在阴山上修建沿长城一号公路旅游路,修路工程公司为了解决职工们的饮水问题,就用钩机挖大昭君泉汲水,便挖出了蹄窟石。公司老板觉得这是难得的珍贵文物,就将这块蹄窟石悄悄收藏起来。
九、宫女留下住大昭营
武州塞阴山最高海拔2000多米,昭君骑着宝驹沿古道一直爬到山顶。虽说武州塞大地春光明媚,可这阴山摩天岭高处却春寒料峭。陪嫁随行的宫女中,其中有两位身单力薄受了风寒,羸弱疲惫,难于继续随昭君前行。昭君对她们很是怜悯,就好心地把她们留了下来。考虑到陪嫁的宫女还有10多名,随行到草原会苦了她们,不如都把她们留下来互相有个照应。于是,这些陪嫁的宫女们干脆都留下来。在乡亲们热情的照料下,把她们就近安置在一个叫石头营的村落。因为是昭君留下的宫女住在了这个村,就将石头营改称“大昭营村”。
大昭营村住下这十多名宫女,远离故土,少亲寡戚,无依无靠,亲如姐妹,于是按生月大小结拜成姊妹,互以姐妹相称。
这些个宫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嫁人就是面对的现实。但是她们有个约定:咱们姊妹须臾不能分开,谁愿意娶我们,就亲自上门来吧!宫女们招女婿的话传了出去,有人戏谑说,大昭营村真的成了“大招女婿村”了!
因为是漂亮的宫女要招女婿,那个小伙子不眼馋。于是,托亲说媒的人逐渐就找上门了,所说的对象都是聪明精干而标致的好小伙、美男子,甚至白羊城里有钱人家的孩子带上家产爬上山来上门招亲。但她们有个约定,每结一门亲,都要经过姊妹们集体商定,双向选配,不满意就由大姐直言相告。很快,宫女姊妹们都招上了称心如意的郎君。后来,大昭村就有了出美女的声誉,其俗语“白羊地的牛羊,武州塞的汉,大昭村的姑娘不用看”,传遍了白羊大地。
十、红砂岩口出塞留踪
昭君安置好宫女们,自知又做了一件善事,心理也有所宽慰。继续前行看到了红色的山岩,又沿古道走近了红色的山岩。山岩有一个陉口,深约60米,只见两边红岩多带蜂窝状,怪石嶙峋,山貌罕见。原来这是6500万年至2300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岩浆变成的岩石,称火山岩,陉口称红砂岩口,是边塞古道南北东西纵横的十字口岸,如果从广阳郡(北京)到西域,从番禺(广州)到单于庭(乌兰巴托)都交会这里,都得经过这个十字岸口。春秋时周穆王西巡,是最早走过这个十字岸口的天子,踩开了通向昆仑的古道;今天呼韩邪单于携昭君出塞也通过了这个十字口岸。这个口岸在阴山的低凹处,又是西河(黄河)水系与直沽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连接处,十字岸口古道就是由这两河水系形成的。
昭君走出红砂岩口,就真正走出了武州塞,走出了中原。昭君过得塞口,塞口外是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景象。只见满山满坡的参天古松。当年穆天子西巡走出红砂岩口称这里为“长松隥”。至此,有了“昭君出塞”的历史记载和美丽传说。昭君开始要过起草原的生活日子了。红砂岩口也就成了昭君真正的出塞口,成为纪念昭君出塞的重要关口节点。
十一、焚香祭天单于台中
昭君走出武州塞红砂岩口,被长松隥原始松林所迷恋:塞外竟然也有这般壮美迷人的风光。回过头来一看,又跑过来一支上百人的骑兵团队。骑兵都身着铠甲,威武雄壮,是专程前来迎接昭君出塞的。花马仪仗队与铠甲骑兵队形成盛大的迎亲场景。齐刷刷的骑兵排在红砂岩口旁的一座圆形山前,这便是单于台,是呼韩邪单于老祖宗进入中原或从中原返回焚香祭拜天地的祭坛。
对于这座单于台,相传汉武帝北巡走出红砂岩口曾有过登临,表示了对匈奴的藐视;苏武持节归汉走红砂岩口登上单于台,彰显的是对匈奴的不屈不挠。为此,后人专为苏武在此修建了苏武庙。这在古本《朔平府志》有所记载。唐代诗人张蠙北边巡游走红砂岩口登上这座单于台,同时看到了黄河支流(马营河),留下诗句:“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唐代诗人李益巡游走红砂岩口登上这座单于台留下诗句:“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这些诗句都是对这座单于台的真实写照。其时,昭君在红砂岩口所看到的长城正是汉长城垒筑于紫塞之上的长城,左云的秦长城称“紫塞”。
对于匈奴而言,崇拜信仰的是天,天为大,他们称天为“腾格里”,把天看作是繁衍生息保护匈奴的大穹隆。所以,他们的居所就用毡帐搭建成穹隆的形状,后来称“蒙古包”。此时此刻,登上单于台祭天是遵循老祖宗的规矩,何况呼韩邪单于又与昭君阏氏结成连理。于是,在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的欢呼声中,呼韩邪单于携昭君阏氏登上了单于台焚香祭天,祈拜胡汉和亲,再不交恶,天下太平,盛世昌隆。
十二、尽心竭力维护和平
娉娉风貌的王昭君来到匈奴,就像仙女下凡一样落居草原,她给草原带来美丽,给匈奴人民带来欢乐祥和。于是,士兵解甲归田,剑戟废弃生锈,牛羊布野,边城晚闭,人民安居乐业,汉匈两地出现了歌舞升平繁荣昌盛的和平景象。昭君是长江的女儿,到了草原成了草原母亲;昭君虽为阏氏,平易近人,她把中原文明带给了草原,向匈奴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和纺织刺绣技能,训练培养绘画、剪纸、裁衣、印染技术人才;她随带的许多高级物品,如黄金首饰、玉璧、绸缎、锦绣、图画、谷食等,使草原人大开眼界。这位草原母亲又兼起了草原的教师,赢得了草原人民的尊敬爱戴;她甚至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改善饮食卫生条件和环境面貌。传说奶茶就是她发明的:昭君嫁到草原住进龙庭,与呼韩邪单于共进第一个早餐,呼韩邪单于请昭君喝鲜奶,昭君觉得有股膻味,昭君请呼韩邪单于喝家乡茶,呼韩邪单于觉得有股苦味,聪明的昭君就把鲜奶与绿茶混合一起,膻味与苦味全没了,一种带有特殊绵甜香味的奶茶就这样产生了;她对居住场所进行装饰美化,传说蒙古包蓝天祥云的图案就是她设计的。昭君倡导汉匈两族在长城口建立合市,互通有无,扩大商贸,匈奴人常常用马、牛、羊、骆驼以及毛皮,换取汉族人民的农副产品,铁制农具和手工业制品,随之汉族文化也不断传入匈奴,促进了匈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得一子,名伊屠知牙师,后为匈奴的右日逐王(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草原“收继婚”习俗,她嫁给雕陶莫皋又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云,为伊墨居次(公主),长大后嫁给匈奴贵族须卜当氏,称须卜居次,云生一子名奢,为大目渠;次女嫁给当于氏,生一子醯椟王。王昭君的这些子女儿孙与汉族有着骨肉之亲,继续充当和平使者,这无疑是昭君生前所希冀的欣慰之事。
国内外历史上,凡战争向来是让女人走开的,可昭君这位女子却能让战争走开,已至胡汉边界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安宁。昭君被誉为“和亲使者”“和平女神”。
王昭君,活了50多岁,虽然生命短暂,但辉煌一生。王昭君死后,她外表的美和内在心灵美的力量所产生的生动效应,不仅在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草原人民也格外崇拜、敬仰、热爱她,成为深切永久怀念的对象。为此,凡是昭君生前去过的地方,草原人民都愿意把昭君跟自己的家乡联系在一起,想把自己的家乡变成昭君的故乡,把昭君看成是永远活在心里的亲人。因而,他们都纷纷给王昭君立墓,以示与昭君生死相守,不离不弃。据统计,仅内蒙与蒙古就有十多座昭君墓,长城内也有好几处。这一座座的昭君墓,表述的是昭君永垂不朽的信息符号,是立在大地上的不可逝去的丰碑;在当今,更是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活化石。
昭君,美丽、美德、美缘、美世,是中国四大美女最完美的女性,是跨越长城的长江女儿,走向大漠的草原母亲;是家国情怀的和亲使者,民族团结的和平女神。(本文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
作者:刘志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理事。山西长城保护研究十杰之一。现任左云长城学会会长。出版文学及史学著作18卷,约8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