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越千年 楚韵今犹在---中国文化记者宜昌行采访调研活动侧记
——“寻根诗祖·问道宜昌”中国文化记者宜昌行采访调研活动侧记
6月15日至17日,“寻根诗祖·问道宜昌”中国文化记者宜昌行采访调研活动举行,60余名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省媒体的编辑记者齐聚屈原故里、诗歌之城,共赴一场品屈原文化、沐楚风遗韵的精神寻根之旅。
访古事问今生 探索宜昌文化渊源
问道宜昌,宜昌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必去的打卡地。这里,浓缩了“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自古以来,宜昌便是文人骚客笔下的‘争宠之地’。昭君出塞、民族团结的佳话从这里开始,‘中华诗祖’屈原的浪漫诗歌在这里传诵,巴楚文化的时代之光在这里绽放。执山水之‘笔’,蘸文化之‘墨’,携豪放之‘情’,绘就了诗歌之城宜昌。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宜昌的文化魅力。”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副主任韩莉说。
茶马古道是宜昌茶文化发展的生动注脚。走进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生产车间,编辑记者实地探寻历经20代650余年传承至今的长盛川黑茶传奇。
“我的故乡位于内蒙古黄河岸边,从小就有喝砖茶的习惯,宜昌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这次参观了长盛川茶场,品尝到了正宗的砖茶,让自己完成了一次味觉上的返乡。”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王江江感慨万千。
昭君出塞、峡江保卫战、三峡工程……全国首部三峡全景主题沉浸式舞台剧——《三峡盛典》,在五一剧场激情上演。60分钟的舞台剧,讲述了峡江流淌的千年故事,也让大家意犹未尽。
“《三峡盛典》再现三峡经典风光和传说场景,生动呈现了宜昌地域文化符号,展示了宜昌记忆的多维文化。同时,演员们极富张力的演绎,更是整部剧的点睛之笔。”王江江说。
溯江流寻诗祖 感受千年文脉魅力
从宜昌城出发,顺江而上,编辑记者溯江流寻诗祖,共赴一场精神洗礼。
“惟冀,屈公兮,返乎,故里;登彼,庙堂兮,是享,是宜……”在秭归县乐平里,高高的屈原庙中,来自三闾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们进行着古老的招魂仪式,以楚声楚韵呼唤屈子归来,也唤起了大家对屈原的追思和眷念。
“目睹这些农民诗人的深情吟诵,我才真正了解中华悠悠文脉原来是如此传承至今。屈原不仅是宜昌的屈原,也是中国的屈原,更是世界的屈原。”浙江省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伟达激动地说。
祭祀屈原、粽子情思、船工号子、薅草锣鼓、花鼓戏……大型原创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用原汁原味的端午文化大餐惊艳四座,让来自全国的编辑记者直呼过瘾。
“以前很多宜昌朋友给我推介家乡的美,我无法理解。今天身临其境,才真正体会到宜昌的无穷魅力。田间作诗的‘农民诗人’,守着柑橘产业坚定向前的父老乡亲,随处可见的浓浓文化‘氛围感’,让我吃惊。”中国报纸研究会“中国副刊”微信公众号主编陈戎感言。
“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带领观众跨越千年“上下求索”,文化与科技的碰撞,表达着“中式浪漫”。编辑记者们走进屈原祠,屈原故里端午祭祀的余韵犹在。
“年过五十第一次来到屈原故里,进行一场屈原文化的寻根朝圣之旅,很有触动。屈原伟大的求索精神、爱国情怀,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底气和元气。”陕西咸阳日报高级记者阎晋说,一路走来,屈原文化、屈原精神在秭归可触、可见、可学。
品文化看发展 让屈原文化走向“远方”
华灯初上,长江两岸灯光璀璨,纯电游轮“长江三峡”号从九码头缓缓出发。船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让来自全国的编辑记者们流连忘返。
“这次的寻根问道之旅不虚此行,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近屈原,了解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求索精神。回去后,我们将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变成美文佳作,让屈原文化走向更远的‘远方’。”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说道。
宜昌之行,大家品味了宜昌独具特色的屈原文化,也感受了宜昌发展的蓬勃之势。在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得知该公司从主导产品酵母逐步扩散到发酵面食、食品调味、微生物营养等众多领域,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酵母公司,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两千多年前,屈大夫写下名篇《橘颂》。如今,屈乡翻开《橘颂》新篇章。
脐橙饼、脐橙粽、脐橙酒、橙皮丝、橙蜜茶……走进脐橙产业链体验馆,100多个脐橙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屈乡人已把小小柑橘“吃干榨尽”。
“秭归脐橙出山‘坐动车’的独特风景,都是从电视上看到的,今天总算一睹‘橙容’。吃过最新鲜的伦晚和橙皮丝,味道美极了。”广西防城港日报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韦佐现场购买了不少产品。
“宜昌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发展潜力,越看越喜欢!”两天的实地探访,近距离感受到宜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后,采访团成员表示,将用文字和镜头来描绘、捕捉宜昌之美,以真实的报道呈现最美宜昌,也让屈原故里宜昌走向世界。(记者高然)